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小题。
赠王桂阳
南朝·吴均
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
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
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
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
[注]①王桂阳,相传是当时桂阳郡太守王嵘。
有人说这是吴均写给桂阳郡太守王嵘的自荐诗。结合诗歌说明理由。
赏析本诗主要的艺术手法。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2)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__________________,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4)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田园是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家园。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万物在春日复苏、繁荣滋长的美好景象,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作答。

念奴娇用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

[宋]朱熹

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 山头仙客。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注]姑射:神话中的山名,神仙所居之处。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和",即和韵,是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这首词就是朱熹依照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花词的韵而创作的。

B.

词的开篇运用拟人手法,并以问句提起,将梅花与"群芳"比较,突出梅花的清香与洁白。

C.

词中写梅花美艳无比,与姑射山仙人相伴;"风露冰雪"的考验赋予了梅花不同寻常的韵致。

D.

"画角""绿阴"数句,写梅花宁愿休歇凋零,也不愿结出青青的梅子而被人折断梅枝。

(2)"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3)请指出词人借梅花寄托了怎样的理想人格。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和陶归园田居(其一) 【1】

苏轼

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

周公与管蔡 【2】,恨不茅三间。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

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 【3】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

注释:【1】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时。一日苏轼游白水山佛迹岩,夜闻其子苏过诵陶渊明《归园田居》,于是作此诗。【2】周公与管蔡:西周初,管叔、蔡叔叛,周公率兵平叛。【3】华颠:头发花白。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环州多白水”四句写景,写惠州被群山环绕,幽僻而苍凉。

B.

“东家著孔丘”四句,写出了当地人的道德淳厚、民风纯朴。

C.

“周公与管蔡”二句,设想彼此对立的人也会向往安居于此。

D.

“我饱一饭足”二句,写生活虽穷困,但诗人仍能感到满足。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与陶诗都反映出诗人在远离官场之后,归隐田园的心情。

B.

作者效仿陶渊明,在抒写田园生活时,表达了对劳作的热爱。

C.

陶诗原作除最后一句外通篇对仗,作者这首和陶诗也是如此。

D.

本诗语言质朴而内涵丰富,正如作者评陶诗所言“质而实绮”。

(3)宋诗以理见长,苏轼这首诗也有此特点,请分析诗歌最后四句说出了怎样的道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示儿子 陆游

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

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 [注]

[注]七月诗: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B.

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

C.

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

D.

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

16.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唐)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 [ ],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

"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

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的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