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某中学七年级(2)班他们打算以“核心价值观助我成长”为主题进行探究,假如你是该班同学,请你一起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第一小组同学了解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个字,并牢记于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列举有关宽容友善的名言或典故一例并写出你准备怎样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这一要求。
第二小组在调查文明社会的创建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现象一:卫民在超市买了几只面包,吃后出现呕吐症状,卫民要去超市讨个公道,他妈妈所:“能宽容就宽容算了,反正也没出大事,人家做生意也不容易”。
现象二:八年级学生小张,悄悄跑到一家私营企业打工,老板得知他的情况后说“我不能招收你。”并派人把他送回学校,小张说“不读书是我的权利,别人管不着”。
(2)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对他们的观点进行简要的判断和分析。
第三小组同学收集到下列信息:2014年,是值得骄傲的一年,在中国盐城举办了很多大型比赛,如CTCC房车锦标赛、公路自行车赛等。来自世界各国的参赛者不仅感受到盐城人的热情好客,也领略了盐城的风光美景。
(3)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作为一名志愿者,你打算怎样为来自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人作向导?
材料一:2012年6月29日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最近,一则“重点班装空调、普通班吹吊扇”的新闻引起网友热议。有媒体报道说,炎炎夏日,浙江省永嘉县上塘中学,只给3个重点班安装了空调,普通班里的学生只能吹吊扇。
材料二:2012年6月25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依法治校一一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实施纲要(征求意见稿)》。意见稿特别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消除以任何形式对学生进行分类、区别对待以及歧视的制度和言行。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
(2)材料二中的做法有何重要意义?(6分)
(3)如果请你给材料一中的校领导写一封公开信.让他们改变做法。你会怎么写?(7分)
众所周知,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但是,据调查,有关师生关系方面的问题是中小学生成长中的一个烦恼,1/5学生怕得罪老师,超过1/4的青少年对老师持敬而远之的态度。有26.9%的青少年认为自己与老师的关系“不冷不热”,在不给老师提意见的青少年中,48.3%的人是“为了给老师留面子”,更有20.2%则是因为“怕得罪老师”。
(1)你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怎样的?﹙2分﹚
(2)“为了给老师留面子”和“怕得罪老师”而不给老师提意见,这些做法你赞同吗?为什么?﹙5分﹚
(3)你经常给老师提意见吗?如果有,就一件谈谈你的感受。如果没有,你准备以后怎么办?(任选一种情形进行分析)﹙3分﹚
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共同繁荣
材料一: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新疆维吾尔族人阿里木,在贵州省毕节市摆摊卖烤羊肉串,卖一串羊肉串,毛利不过3毛钱。9年来,他把主要靠卖出30多万串羊肉串攒下的10多万元,捐赠出来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
材料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说:“十一五”是新疆历史上发展最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大、各族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一是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二是基础设施突飞猛进;三是民生投入大。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什么样的原则?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至少4点,4分)
(3)看了阿里木的事迹后,你准备如何为维护民族团结作出自己的贡献?
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2012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范分配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党和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体现了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哪些观点?(至少2点,4分)
(2)结合教材知识,谈谈我国在“规范分配秩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为了促进社会和谐,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材料一
中国 |
1978年 |
2011年 |
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 |
1.8% |
10% |
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的位次 |
第10位 |
第2位 |
人均国民总收入 |
190美元 |
7476美元 |
材料二 2011年9月,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2011-2012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国排名第26位。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材料一中得出什么结论?根本原因是什么?
(2)比较两则材料,你有什么认识?
(3)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竞争力,从国家和青少年自身的角度谈谈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