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共计17分)。
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因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长,辩赡:丰富
B.裕亦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目:认为、品评
C.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世冠:位居第一
D.然闻至,咸自矜持信:书信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 )
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 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⑤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⑥止一吊,遂不重诣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当时在会稽的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4分,共8分)
(1)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2)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写出下列加点的“若”字的意义和用法。
1.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吾儿,久不见若影《项脊轩志》
3.君既若见录《孔雀东南飞》
4.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郑伯克段于鄢》
5.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氓》
6.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

解释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
1.楚人一炬,可焦土。
2.可体无比
3.夜雪初霁,荞麦
4.奉之繁,侵之愈急
5.后市值谬其传而能名者
6.便可速遣之,遣去慎
7.好雨知时节,当春发生
8.今其志反不能及
9.立法度,务耕织
10.距关,毋诸侯

写出下列句子中的“者”字和“也”字的意义和用法。
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2.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道德经》
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
4.所以遣关守将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5.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6.嗟夫,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解释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
1.戍卒叫,函谷
2.杀人如不能
3.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4.率妻子邑人来此境。
5.不吏人妇
6.众不能,抶而仆之
7.己奉公
8.彼竭我盈,故之。
9.何竟日默默在此,大女郎也。
10.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宋绶,赵州平棘人。绶性孝谨清介,言动有常。绶幼聪警,额有奇骨,为外祖杨徽之所器爱。绶母亦知书,每躬自训教,以故文章为一时所尚。年十五,召试中书,真宗爱其文,迁大理评事,听于秘阁读书。大中祥符元年,复试学士院,为集贤校理,与父皋同职。
时太后犹称制,五日一御承明殿,垂帘决事,而仁宗未尝独对群臣也。绶奏言:“唐先天中,睿宗为太上皇,五日一受朝,处分军国重务,除三品以下官,决徒刑。宜约先天制度,令群臣对前殿,非军国大事,除拜皆前殿取旨。”书上,忤太后意,改龙图阁学士,出知应天府,复加翰林侍读学士。
有诏罢修寺观,而章惠太后以旧宅为道观,谏官、御史言之。帝曰:“此太后奁中物也,谏官、御史欲邀名邪?”绶进曰:“彼岂知太后所为哉,第见兴土木违近诏,即论奏之。且事有疑似,彼犹指为过。或陛下有大阙失,近臣虽不言,然传闻四方,为圣政之累,何可忽也。太祖尝谓唐太宗为谏官所诋,不以为愧。何若动无过举,使无得而言哉?”
郭皇后废,帝命绶作诏曰:“当求德阀,以称坤仪。”既而左右引富人陈氏女入宫,绶曰:“陛下乃欲以贱者正位中宫,不亦与前日诏语戾乎?”后数日,王曾入对,又论奏之。帝曰:“宋绶亦如此言。”时大臣继有论者,卒罢之。
帝春秋富,天下久无事,绶虑宴乐有渐,乃言:“人心逸于久安,而患害生于所忽。故立防于无事,销变于未萌。事至而应,不亦殆欤?臣愿饬励群司,不以承平自怠。”再迁吏部侍郎。
元昊反刘平石元孙败没帝以手诏赐大臣居外者询攻守之策绶画十事以献。复召知枢密院事,迁兵部尚书、参知政事。时绶母尚在,绶既得疾,不视事,犹起居自力,区处后事。(节选自《宋史·宋绶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绶性孝谨清介,言动有常常:依据
B.除三品以下官,决徒刑除: 任命
C.当求德阀,以称坤仪称: 适合
D.事至而应,不亦殆欤殆:危险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昊反刘平/石元孙败没/帝以手诏赐大臣/居外者询攻守之策绶/画十事以献。
B.元昊反/刘平/石元孙败没/帝以手诏赐大臣居外者/询攻守之策/绶画十事以献。
C.元昊反刘平/石元孙败/没帝以手/诏赐大臣居外者/询攻守之策绶/画十事 以献。
D.元昊反/刘平/石元孙败没/帝以手诏赐大臣/居外者询攻守之策/绶画十事以献。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宋绶十五岁的时候,皇帝召来面试中书,真宗喜爱它的文章,升为大理评事,任其在秘阁读书。
B.当时太后掌权,垂帘断事,宋绶援引旧有制度,上奏书提出不同意见,违背了太后的旨意,后来被调出朝廷任职应天府。
C.宋绶、王曾和许多大臣相继反对皇帝让近臣介绍陈氏富人家的女子做皇后,认为这和以前的诏令相违背,皇帝只好作罢。
D.宋绶认为祸害往往在所忽略的方面滋生出来。所以,应该在没有事情的时候就严加防范,在坏事还没有萌芽的时候就消除它。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绶母亦知书,每躬自训教,以故文章为一时所尚。
(2)太祖尝谓唐太宗为谏官所诋,不以为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