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义务教育是中国为提高公民素质而实施的一项战略决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 A.建国初期 | B.“大跃进”时期 |
| C.“文化大革命”时期 | D.改革开放时期 |
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
|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
鸦片战争后,当洋货入侵较早的沿海和沿江地区,自然经济迅速解体的时候,广西西北地区90.45%的农民仍然穿自制土布。最能说明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广西人民掀起抵制洋货运动 | B.从国外进口的洋货数量不大 |
| C.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 D.广西买不 到外国的棉纺织品 |
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认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造成这一“经济奇迹”没有前途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发展民族工业的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
| B.工业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
| C.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薄弱 |
| D.民族资本与封建经济相比,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
对19世纪60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洋务近代军事工业②洋务近代民用工业③民族资本主义企业④外商企业
|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下列各项中实践这种主张的是
| A.北洋水师正式成立 | B.轮船招商局的兴办 | C.福州船政局的兴办 | D.汉阳铁厂的兴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