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14世纪,在意大利的一些“美丽的商业城市”,人们凭借自由的环境经商致富;富裕和自由又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天才、鼓舞了人们的勇气;这反过来又使人们变得更加富有。……18世纪的法国社会,“中间等级的人因从事工业而发财致富。大臣们和内宠近幸不如过去富有”。结果,“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缩小”。以前,小民百姓只能通过为达官显贵效劳以求发达,“如今工业为他们开辟了成千上万条途径”。这些人,有了各种谋生致富的渠道,能逐渐摆脱权贵的控制,获得独立与自由。
——杨芳《论伏尔泰的启蒙社会观:自由、商业、战争与文明》
(1)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时代要求与思想解放运动”的主题对材料二进行解读。(要求:史论结合、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材料二    1862年附设于总理衙门的京师同文馆,三十年间译著近两百种……延聘法国毕利干教授化学,英国德贞教授解剖学。19世纪中期以后传入的西学,举凡近代西方的工程技术、科学理论、民主思想……统统展示在中国人面前……资产阶级新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政治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同传统文化进行着多角度、多层面的较量,并以其自身具有的相对高势能,不可逆转地占据了优势。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第3版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民初“西学东渐”的传播特点及途径。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新思想的萌发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高中组织进行了关于“人文主义”的研究性学习。
第一组探究主题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主要思想
产生原因
普罗塔格拉


苏格拉底

(1)请你完成上面的研究表格
第二组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针对人文主义与基督宗教的关系,他们搜集整理了如下史料:

1、13、14世纪的修道院保留和研究古代文献
2、不少教会热衷于高等教育和艺术事业
3、众多修士从事科学、哲学活动
4、基督教精神内部强调人有精神上的积极追求的能力
5、学校教会教授“七艺”

(2)根据以上史料,你认为人文主义与基督宗教的关系是什么?
第二组同学研究过程中了解到2006年4月6日,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正式将一份遗失了约1700余年的《犹太福音》手稿及翻译公之于世。手稿记载,犹大其实是按照耶稣本人旨意而出卖耶稣的(注:耶稣授意犹大,完成上帝的救赎计划)。犹大事实上是耶稣最喜欢、最信赖的门徒。手稿经过放射性定年、墨水分析、多光谱照影术、内文比对、古字比对等五种方法鉴定后,被认为货真价实。
——高福进《欧美文化史纲》

(3)根据这份《犹大福音》的手稿能为犹大平反翻案吗?简要说明理由。

17世纪,明清进步思想家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把欧洲启蒙运动推向高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也,非为君也;为万民也,非为一姓也。
——黄宗羲《原君》
材料二卢梭提出了“公意”和“众意”两个概念,“公意”是代表全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的意见,他说“治理社会就应该完全根据这种共同的利益”,这才符合“国家创制的目的。”
——《西方民主史》
材料三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段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两位思想家政治主张的共同之处。并分析两位思想家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能产生共同思想的原因。
(2)中国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有何意义

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了世博会,这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明上河图》近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动画片《麦兜响当当》将其作成了动画,2010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也特设一幅《清明上河图》以展示宋代都城的街市。

材料二 16一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1600
1670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8.25
13.5
21.0
27.5
51.0

——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三考察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总的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1949 --1957年,是城市化起步发展时期;(二)1958--1965年,是城市化的不稳定发展时期;(三)1966--1978年,是城市化停滞发展时期;(四)1978至今,是城市化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
-----国家统计局《新中国50年系列分析报告之三》
材料四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图片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第(一)、(四)阶段发展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一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材料一:若强中御外之策,惟有以忠义号召天下之心,一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 心术也,非工艺也。
材料二 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宜就,二者斯强矣。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达到这三样目的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善至美的国家。
材料四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1)上述材料分别代表了中国近代那些政治派别的观点?
(2)分别分析其对中国近代化所产生的影响。
(3)并简要概括这些变化给后人的启示。

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领人们迈进科学的理性时代。请回答:
(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它们能够兴起的相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3)当欧洲发生前两次解放思想运动时,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正在发生什么现象?
(4)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思想解放潮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