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辛亥革命昭示了人民应有的权利,它是在革命条件尚不充分,但清王朝已经一触即溃的情况下,革命党人前仆后继,背水一战,以退求全的中国民族民主革命首创伟业,可谓20世纪中国式的‘光荣革命’。”对此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称辛亥革命为“光荣革命”,是因为它结束了封建制度
B.辛亥革命使国人看到了近代民主政治的一线曙光
C.“一触即溃”表现为武昌起义之后,清政府的统治迅速土崩瓦解
D.“以退求全”是因为革命党人痛感社会觉醒和革命武装的严重不足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先后有多位领导人进行改革,有人评价其中某位领导人“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这位领导人是()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增长停滞、物价持续猛涨的现象,各国立即进行调整,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调整”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B.恢复自由放任政策
C.扩大“福利国家”规模
D.放弃凯恩斯主义理论

20世纪初,占有40%左右的股票才能控制一个公司,但在当今发达国家只要掌握某公司3%~5%的股票,就能获得对该公司的控制权。对于上述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资本家凭借政权操纵企业 B.资本社会化的趋向加强
C.工人掌握了企业的决策权 D.股份制的作用逐渐减弱

英国首相撒切尔(1979-1990年在任)上任后毫不妥协地进行了改革,信奉“自由主义”的她开始对英国的“懒人”模式宣战,铁腕对付工会改革,并大刀阔斧地削减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她坚信个人应该通过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改善生活状态。上述政策的最大特点是()

A.对经济进行大力国家干预 B.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C.减少经济干预,减少福利 D.完善“人民资本主义”

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有250万青年参与,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此项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其原因是()

A.调整农林结构并降低了产品价格
B.基本解决就业并消除了危机隐患
C.将失业救济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D.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