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有250万青年参与,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此项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其原因是( )
| A.调整农林结构并降低了产品价格 |
| B.基本解决就业并消除了危机隐患 |
| C.将失业救济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
| D.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 |
下图所示历史现象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 A.20世纪70年代 | B.20世纪80年代 |
| C.20世纪90年代 | D.21世纪初 |
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
| 年份 |
人力车 |
马车 |
轿子 |
马 |
自行车 |
摩托车 |
汽车 |
公共汽车 |
有轨电车 |
| 1889 |
6984 |
544 |
9 |
11 |
0 |
0 |
0 |
0 |
0 |
| 1926 |
14600 |
0 |
0 |
0 |
3459 |
194 |
3764 |
172 |
922 |
| 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 |
该表反映了上海
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③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④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依据图5中的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
①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 ②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
③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 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 A.①③ | B.①④ |
| C.②③ | D.②④ |
1962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了:
| A.中央已经纠正了“左”倾的指导思想 | B.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 C.“调整”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D.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
在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一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箱,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当时人们这样做
| A.表达了渴望迅速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愿望 | B.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
| C.是片面追求公有化的体现 | D.有利于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