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吉林省梨树县北老壕村进行村委会换届,乡政府一改以往的做法,“不定框子,不定调子,不提候选人”,由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这种选举方式被当地群众称之为“海选”。这种选举办法完善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有人认为,20世纪七十年代后,西方经济使漫无限制的自由与残酷无情的政府管制两者之间长期存在着的矛盾得以解决,从而在绝对自由与极权之间寻找到了一条健全的中间道路。能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 )。
①政府大力干预经济
②增加社会福利开支
③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④出售部分国有企业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20世纪,美英政府经济职能经历了几次转变,以下比喻体现了80年代以来两国政府经济职能定位的是( )。
A.“守夜人” | B.“中间道路” | C.“大管家” | D.“甩手掌柜” |
二战后西方国家注重经济模式的创新,强调“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该经济模式的特点是 ( )。
A.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
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
C.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
D.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
194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建立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银行;1946年政府将800家公司收归国有;1947年政府在电力、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这表明 ( )。
A.英国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 |
B.英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滞胀 |
C.英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
D.社会主义在西方建立起来 |
下面为美国1970年、1979年就业人口结构表。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
1970年 |
1979年 |
|
农业人口 |
5% |
3% |
制造业人口 |
30% |
13% |
服务信息业人口 |
15% |
72% |
A.第三产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蓬勃发展
B.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超过了第一、第二产业
C.是“新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改变了传统的社会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