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一位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历史人物最有可能是( )
A.孔子 | B.墨子 |
C.普罗塔哥拉 | D.亚里士多德 |
考古资料显示:西周某国墓葬群以一座七鼎墓为最大,三座五鼎墓和若干三鼎、二鼎、一鼎墓分散各处呈拱卫之势。由该资料可以推论
①该国应是诸侯封国
②七鼎墓主人应是卿大夫
③宗法制是西周的政治特征
④墓葬考证是获得西周历史信息最便捷的途径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20世纪70、80年代的苏联青年人都是出生于卫国战争之后,他们被告知自幼生活在无比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当长为青年人之后又被告知生活在‘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但‘最发达’的社会制度却无法提供足够的生活用品;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里,从来没有机会真正表达自己的意愿;官僚的子女拥有无可比拟的机会,而普通人家的子女在社会的下层挣扎,连改善命运的机会也极其渺茫。……”上述材料可以反映
①军备竞赛加剧了苏联的经济负担②当时的苏联政治经济危机严重
③信仰丧失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④腐败问题困扰着苏联社会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看下面的材料
美国 |
苏联 |
日本 |
欧洲(德 法英意) |
中国 |
|
1970年 |
1 038 300(1) |
433 412(2) |
202 968(4) |
619 999 |
91 506(8) |
1979年 |
2 562 200(1) |
901 616(3) |
1 007 173(2) |
2 264 188 |
263 190(8) |
*各国(地区)生产总值(世界排名,欧洲四国各占一名次):亿美元,数据来源:联合国统计司 |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欧洲经济一体化成效显著
B.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C.苏联大国地位严重削弱
D.中国GDP地位没变,主要原因是受“文革”的影响
观察下图,对图中“善意”的正确理解是
①控制西欧国家②阻止西欧崛起③提升英镑地位④遏制苏联力量
A.①④ | B.①② | C.②④ | D.③④ |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受两次世界大战影响而创作的文学与艺术作品有
①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②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③毕加索的《格尔尼卡》④卡尔森的《寂静的春天》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