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下列各项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戊戌变法,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实行君主立宪制 |
B.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
C.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
D.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技,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 |
詹天佑和李四光的共同点不包括
A.海外求学 | B.参加同盟会 |
C.增强民族自尊心 | D.注重实践的科学态度 |
牛顿的研究方法被后人总结为
A.“演绎---归纳”法 | B.“观察---总结”法 | C.“推理---概括”法 | D.“归纳---演绎”法 |
1984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的庆祝活动中,北京大学的游行队伍在经过天安门城楼时举出一幅“小平您好!”的横幅。这一横幅主要反映了民众①对邓小平的崇敬之情②拥护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的领导③拥护改革开放政策④对祖国成立35周年的喜悦之情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1984年2月2日,正月初一,邓小平为深圳特区的题词(见右图),通过深圳电视、广播及报纸公布了。你可以从该题词中获得的信息有①题词引起了媒体的关注②经济特区政策是正确的③中央对深圳特区对外开放成果的肯定④对外开放首先从设立经济特区开始的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983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客人时指出,“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这一谈话体现了邓小平的
A.“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 B.设立经济特区的构想 |
C.政治体制改革的构想 | D.民族区域自治的构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