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大革命的基本原则转化成了法律制度,以一部集大成的法典真正地结束了革命。”下列法律条文属于这一“法典”的是( )
| A.“如果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与和解者,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伤害。” |
| B.“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
| C.“联邦众议院由各邦人民每两年选举产生的众议员组成。” |
| D.“除非供公用并有公正的赔偿,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 |
鸦片战争后,当洋货入侵较早的沿海和沿江地区,自然经济迅速解体的时候,广西西北地区 90.45%的农民仍然穿自制土布。最能说明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A.广西人民掀起抵制洋货运动 |
| B.从国外进口的洋货数量不大 |
| C.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
| D.广西买不到外国的棉纺织品 |
19世纪30年代松江棉布大量行销欧洲,英国绅士风行以中国杭纺做衬衫,以天然棕色的松江紫花棉布做裤子。紫花布以南京为集散地,外商称它为南京布。上述材料反映当时( )
| A.南京是政府开放的对外贸易口岸 |
| B.中国传统手工业品尚有竞争优势 |
| C.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缓慢 |
|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从《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是(图例中农业税要加点区别()
| A.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 B.农业税不断稳步增长 |
| C.商品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提高 |
| D.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
在十八世纪末年的中国,纹银一两兑换制钱七八百文,19世纪初年,为一千文上下,1821至1838年,由一千二三百文,以至一千六百余文,四十年间,银价上升一倍。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合理解释是()
| A.中国白银产量锐减 | B.美洲白银大量流入 |
| C.鸦片走私入口激增 | D.富有之家囤积白银 |
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据此,判断有误的是()
| A.商品经济繁荣 | B.长途贩运发达 |
| C.区域经济发展 | D.抑商政策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