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主张“崇实际而薄虚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伦理观念,力倡“生活神圣”、“利用厚生”,强调现代……社会利益由个人利益积合而成,自利心和公共心为经济学之两大砥柱。对材料观点的准确解读是
| A.导致社会私欲的膨胀 | B.肯定传统经世致用思想 |
| C.批判儒家重义轻利观 | D.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 |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标语与五四运动相关的是
| A.内惩国贼 外争国权 | B.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
| C.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 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
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
| A.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
| B.孙中山防止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
| 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 |
| D.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 |
《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这些规定的实质是
| A.否定封建地主所有制 | B.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
| C.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 D.贯彻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
1942年春,罗斯福总统说:“假如没有中国,……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印度,打败俄国。”在这段话中罗斯福
| A.暗示澳洲、印度、俄国将面临日本更大规模的侵略 |
| B.试图说服美国政府尽快对日宣战 |
| C.肯定了中国战场对抗击日本法西斯起了重要作用 |
| D.对中国抗战作出的重大牺牲表示同情 |
十九世纪末流行的一则民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站,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你认为该民谣应出自
|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 B.义和团运动期间 |
| C.辛亥革命期间 | D.北伐战争期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