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度的规定层面上,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中国历史的延续,这种“制度化”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而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于君主事实上的“无能”而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材料反映的是
A.专制主义制度的影响 | B.中央集权制的危害 |
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 D.九品中正制的废除 |
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念经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 |
明代王守仁提倡“心学”,主张“发明本心”,从“心学”的思想来源看,它比较接近于()
A.道家的“无为” | B.儒家的“仁” |
C.佛教的禅宗 | D.“天人感应”学说 |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来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董仲舒 | B.程颢 | C.朱熹 | D.王守仁 |
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A.墨子“兼爱”思想 | B.孟子“性善论” |
C.老子“无为”思想 | D.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 |
推断下列言论中最有可能出自韩非子的是()
A.制天命而用之 |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
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