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 A.比较出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
| B.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
| C.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
| D.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改革的必要性 |
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
| 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
|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
| 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 |
| 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 |
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
|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 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
| D.康、梁等的宣传活动 |
郑观应主张“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的根本目的是( )
| A.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 B.维护清朝统治 |
| C.学习西方的经济制度 | D.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
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包括( )
①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②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
③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④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了民族危机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