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外国朋友来到中国旅游后,感慨地说:“中国真大啊!短短的十几天内,没有登高山,就让我感受到一年四季的变化......”这位游客出游的季节最可能是( )
A.春 | B.夏 |
C.秋 | D.冬 |
这位游客若乘火车,最可能途经的铁路干线是( )
A.陇海――兰新线 | B.京哈――京广线 |
C.京广――京包线 | D.浙赣――湘黔线 |
下表示意北半球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值出现的次数,读表完成题。
正午太阳高度 |
46.5° |
86.5° |
90° |
一年内出现的次数 |
1次 |
2次 |
3次 |
当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700时 ()
A.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 B.太阳直射点向北移 |
C.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 D.拉普拉塔河进入汛期 |
春分日,若该地的日出时刻为北京时间6:40,则该地 ()
A.位于加勒比海沿岸 | B.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 |
C.热带雨林分布广泛 | D.为热带季风气候 |
下图中M地季节性受到盛行西风影响,N地常年受到盛行西风影响,M、N两地西侧均为海洋。读图回答题。N地最可能是()
A.惠灵顿 | B.伦敦 | C.开普敦 | D.雅典 |
M地近地面的盛行风向和自然带分别是()
A.东北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B.东南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C.西北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D.西南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地层形成的顺序为①②③④⑤ | B.图中褶皱和断层是同时形成的 |
C.先形成断层,后发生②处的岩浆侵入活动 | D.华北平原与M地形成原因相同 |
若图示区域河流两岸的地质条件相似,则 ()
A.河口附近的岛屿更容易和e岸相连 |
B.a、b、c三处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c处 |
C.a河段以沉积为主,b河段以侵蚀为主 |
D.c河段附近地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 |
若图中所示水循环发生在亚欧大陆东部中纬度地区,则 ()
A.甲环节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 |
B.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与丙环节有关 |
C.通常用环节乙的数量表示水资源的丰歉 |
D.目前人类可对丁环节施加显著影响 |
高山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下图为我国高山林线理论海拔等值线分布图(单位:米)。读图回答题。高山林线分布高度()
A.最高的地区是横断山区 | B.太行山区西侧高于东侧 |
C.自南向北逐渐降低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 D.西部普遍高于东部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
甲地高山林线海拔较高的一坡是()
A.南坡——冬季风迎风坡 | B.北坡——冬季风迎风坡 |
C.阴坡——夏季风迎风坡 | D.阳坡——夏季风迎风坡 |
读“部分陆地自然带分布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完成题。关于图中荒漠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影响,降水少 | B.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 |
C.其在亚洲分布面积最大 | D.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是主要成因 |
关于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该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
B.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影响了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 |
C.反映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D.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地区分布在大陆东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