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文段,完成后面问题。(共14分)
①纵观悠悠历史,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几乎每一个人做每一件事,都可能失败。如果害怕失败,那么只能什么事也不干。只有不怕失败,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②失败与成功之间往往有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有人曾把这个过程比作桥梁。古今中外,有不少人就是通过这座桥梁,才走向成功的。
③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曾经被吴国打得大败,成了吴王的奴仆。面对这样惨重的失败,他不是从此消沉,而是卧薪尝胆,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积聚力量,终于战胜了强大的吴国。
④居里夫妇,在提取新元素的实验过程中,虽然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可他们却毫不气馁,信心十足,不断总结,坚持试验。他们终于成功了,发现了镭,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⑤在中国近、现代的革命史上,这样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孙中山先生实践了自己的誓言“愈挫愈奋”,最终推翻了清政府;中国共产党人,更是不怕失败,前赴后继,由弱至强,成长壮大。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胜利了。
⑥可见,失败并不可怕,把每一次失败都看作新的起点,万里关山从头越,坚持不懈,加倍努力,那就一定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⑦在艰难的人生道路上,遇到失败,别灰心,莫丧气,要振作,去奋斗。失败只是暂时的,鼓起勇气,去战胜新的困难,去迎接胜利的明天。笑在最后才是笑得最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失败者同样光荣。
这篇短文的论点是:
作者为了论证论点,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和         .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所用的事实论据。    
居里夫妇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艰难曲折的过程”是什么? 数学家陈景润与居里夫妇一样,也是从失败最终走向成功的。但是不宜把居里夫妇的例子换成陈景润的例子,为什么?
在学习和生活上,你是如何看待失败的?请联系实际谈谈、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你们一家人来到南通科技馆。三大展厅以下信息吸引了你们的眼球:

第一展厅

从《国务院关于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中获悉:

区域\获奖数\A

国家技术发明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

二等奖

特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全国

4

63

2

23

148

南通

/

1

/

1

3

备注:中国新闻网2019年5月29日数据显示,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有338个。

第二展厅

科幻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有着不寻常的特点:它是国力的晴雨表。近年来,中国科幻文学迅速受到世界关注,这与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存在感的增强密切相关。

(节选自刘慈欣《让文学的目光由过去投向未来和星空》,有删改)

《流浪地球》是通过科幻片诠释中国价值观的一次了不起的尝试:地球共存,全人类共存,这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中,每一个国家乃至个人都是一个小我,像一滴水,汇聚成人类命运的长河。

太空航行是一种离开本源文化去流浪的情结。相比海洋文明,东方文化对故土和家园的感情更深。地球在中国人心中象征着人类全部的生活、文化和历史。带着地球去流浪,有更深的内涵﹣﹣我们不是在流浪,我们依然和古老的文化在一起。

束缚自由的并非地心引力,而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夸张的想象力,是《流浪地球》让人击节赞叹的地方,也是人类能够飞翔的真正的翅膀。

(根据《流浪地球》影评资料编辑)

第三展厅

氧健康舱,利用高压氧原理,一键式智能控制,模拟森林中的大气环境,让人体有“沐浴”在氧气中的感觉。借用舱内压力使弥散距离加长,调节人体代谢功能,对心脑血管疾病有辅助效果,也能改善疲惫、失眠等亚健康状态。正常工作条件下,氧浓度≤23%,压力波动不超过设定值的±10%,电源电压应在AC198V~220V的范围内,单次工作最长时间不超过1.5小时。舱边环境数据监测仪显示各项参数值,舱内仪表显示PM2.5的浓度。

爬楼神器,一种代步器,是专为没有电梯的老楼研发的一种智能科技产品。通常安装在楼梯扶手一侧,不涉及水电气等线路改造和土建。它采用分段接力式运行,每层安装两部代步器。运行速度只有每秒0.15米至0.2米,保证平稳。考虑到老人起坐困难,采用站立模式。用户在一层刷卡后,站上踏板,扶好楼梯扶手,再按下按钮,代步器就带人自动滑上了楼梯,层层接力,将人安全运送到家。

小爱同学,一款人工智能(AI)音箱,支持语音交互,拥有播放音乐、电台点播、智能家居等功能。使用小爱同学,很多复杂的操作变成了“一句话的事儿”,比如定闹钟、汇率换算、模仿打雷的声音等。小爱同学能快速启用手机垃圾清理、游戏加速等功能;可以查询限行限号信息,知道怎么去你想去的地方,走哪条路最近,怎么走不堵车;能直接打开、关闭或者下载安装你想要的 APP,尤其对不常用的 APP,“一句话的事儿”非常高效。

VR滑雪游戏,利用一部3D摄像头进行人体骨架信息采集,实现体感交互。它无须佩戴 VR眼镜,也没有任何装备。其核心技术用3D骨架算法,就是基于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场景中所有人物的信息进行提取,并对其肢体关节点进行识别和跟踪。这个游戏不只是滑雪项目,基于这一算法实现的体感交互还能开发很多款游戏,包括乒乓球、游泳等项目。

(根据《科学大众》《科学之友》《科学世界》等期刊资料编辑)

(1)在第一展厅,爸爸妈妈考你:

①表格中 A处有一项内容没有填写,请你补充完整。

A处的内容是  

②用表格呈现科技成果获奖信息的好处是什么?

(2)到了第三展厅

①你告诉家人,第二、第三展厅文字所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有这样的区别:  

②你准备给家住老小区五楼的外公推荐爬楼神器,因为它有以下优点  

③你提醒奶奶,她对展厅内一款产品的认识有误,有误的一项是  

A.氧健康舱能治愈心脑血管疾病,也能改善疲惫、失眠等亚健康状态。

B.爬楼神器可安装在楼梯扶手旁,安装不涉及水电气等线路改造和土建。

C.小爱同学可以帮助我们查询相关的交通信息,规划出行路径。

D.VR滑雪游戏不要戴 VR眼镜,也没有任何装备,但要采集人体骨架信息。

(3)走出展厅,全家人大发感慨。你将大家的感慨分条陈述如下:(80字左右)

古代小说阅读

小明和你阅读《儒林外史》,发现有不少涉及南京的内容,你俩进行了专题探究。

清凉山

这姚园在清凉山上,是个极大的园子,进去一座篱门。篱门内是鹅卵石砌成的路,一路朱红栏杆,两边绿柳掩映。过去三间厅,便是卖酒的所在,那日把酒桌子都搬了。过厅便是一路山径,上到山顶,便是一个八角亭子。席摆在亭子上。娘子和姚奶奶一班人上了亭子,观看景致。一边是清凉山,高高下下的竹树;一边是灵隐观,绿树丛中,露出红墙来,十分好看。坐了一会,杜少卿也坐轿子来了。轿里带了一只赤金杯子,摆在桌上,斟起酒来,拿在手内,趁着这春光融融、和气习习,凭在栏杆上,留连痛饮。这日杜少卿大醉了,竟携着娘子的手,出了园门,一手拿着金杯,大笑着,在清凉山冈子上走了一里多路。背后三四个妇女嘻嘻笑笑瞧着,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不敢仰视。杜少卿夫妇两个上了轿子去了。姚奶奶和这几个妇女采了许多桃花插在轿子上,也跟上去了。

……

娘子笑道:“朝廷叫你去做官,你为什么装病不去?”杜少卿道:“你好呆!放着南京这样好玩的所在,留着我在家,春天秋天,同你出去看花吃酒,好不快活!

雨花台

萧金铉、杜慎卿等又走到山顶上,望着城内万家烟火,那长江如一条白练,琉璃塔金碧辉煌,照人眼目……坐了半日,日色已经西斜,只见两个挑粪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那一个肩头道:“兄弟,今日的货已经卖完了,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水来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杜慎卿笑道:“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一点也不差!

玄武湖

玄武湖是极宽阔的地方。左边台城,望见鸡鸣寺。那湖中菱、藕、莲、芡,每年出几千石。湖内七十二只打鱼船,南京满城每早卖的都是这湖鱼。湖中间五座大洲,中间洲上一所大花园。园里合抱的老树,梅花、桃、李、芭蕉、桂、菊,四时不断的花。又有一园的竹子,有数万竿。园内轩窗四启,看着湖光山色,真如仙境。

秦淮河

每年四月半后,秦淮景致渐渐好了。那外江的船,都下掉了楼子,换上凉篷,撑了进来。船舱中间,放一张小方金漆桌子,桌上摆着宜兴砂壶,极细的成窑、宣窑的杯子,烹的上好的雨水毛尖茶。那游船的备了酒和肴馔及果碟到这河里来游,就是赶路的人,也买了几个钱的毛尖茶,在船上煨了吃,慢慢而行。到天色晚了,每船两盏明角灯,一来一往,映着河里,上下明亮。自文德桥至利涉桥、东水关,夜夜笙歌不绝。又有那些游人买了水老鼠花种水上燃放的花炮)在河内放。那水花直站在河里,放出来就和一树梨花一般,每夜直到四更时才歇。

(选自《儒林外史》,[清]吴敬梓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12月版,有删改)

(1)南京是个“好玩的所在”。读了以上片段,你和小明也想去玩玩。你最想去哪一处?为什么?

我最想到  去玩,因为  

(2)小明对“六朝烟水气”不大理解,你根据以上片段做了概括解说。

(3)小明在阅读中疑惑:“看花吃酒”本是雅事,作者却反复写杜少卿手拿一只金杯,这不是把他写俗了吗?你为小明解答。

(4)边读边走,你和小明走过了“赏心亭”“燕子矶”“清凉山”“雨花台”等,越发喜爱南京。于是,你写一首小诗献给南京。(诗作不超过六行)

(5)读书,可以逐章阅读,也可以根据专题进行选择性阅读。下面是小明的专题探究读书报告的提纲,你也从初中语文教科书重点推荐的12部名著中选择一部,写出你的专题阅读报告提纲。(提纲不少于三条)

专题名称:在《儒林外史》中读南京

报告提纲:①书里有浓浓的南京味儿,如,鲍文卿请倪老爹吃饭,特地点了鸭子。

②书中的南京人很有魅力,像荆元这样的普通市民也有名士的风度。

③书中体现了作者对南京由衷的喜爱,如,让名士杜少卿选择南京隐居。

专题名称:  

报告提纲: ____

_____

___ 

(二)现代游记阅读

小明和你阅读一篇游记,你们边讨论,边做旁批。

初游燕子矶

陈白尘

我是个俗人,不懂得风雅。活了七十四年,很少游览名山大川。但有一次例外,便是五十八年前,我独自游览了南京东北郊的燕子矶。

一九二四年,当时的东南大学将在暑假招收一批学习班学生,不拘学历,学宿费也不贵。征得父亲的同意,我便以初一结业生的资格混迹于东南最高学府之中了。我的“醉翁之意”自然不在学习,而是以廉价的宿舍作为我“旅游”的“宾馆”。既然是俗人,便不会到石头城上、乌衣巷口去怀古,更不曾去栖霞看枫叶饮酒赋诗……

于是在近处便爬鼓楼,登台城,眺望一下玄武湖;远处,只去了一趟幕府山,由燕子矶直游到三台洞。

燕子矶其实并不高,但对生长在苏北平原的我说来,自然是颇有“登泰山而小鲁”之慨了。况且当时的长江是直抵矶下的,还大有惊涛拍岸的气概。登临其上,连我这个俗人,俯瞰万里长江在悬崖下滚滚东去,东风拂衣,也仿佛飘然欲飞。

这时我突然听到了脚步声。一回头,上山的原来是拉我来此的那位人力车夫。

“好玩么?”他似乎随便地问我,并且笑笑。

“很好!”我有点惊奇,心想:他也有此雅兴?便反问:“你也上来看看风景?”

“哎,”他没有正面回答我,却说道,“没什么好玩的,快去三台洞吧!”

我微感不快,他偷偷地跟着我上山来,是怕我不给车资从小路逃走么?还是怕我耽搁他太多的时间,不愿等候呢?总之,把我一生中难得的雅兴冲散了。我便跨下崖石,悻悻然下了山。

沿着幕府山,从头台洞、二台洞一直游完了三台洞。他一路上再没催促过我,而且把有关这三个洞以及那“铁索链孤舟”的故事都如数家珍地讲给我听。我们感情接近了,一起在三台洞喝了茶,吃了点心。返回的路上,他的腿脚也欢快得多。再经过燕子矶时,他停了车。

“怎么?”我问。

“你不再上去玩玩么?”

我笑了笑以示感谢,说:“天不早了,回城吧。”我也想赶回东南大学食堂吃晚饭。

车夫操起车杠,不疾不徐地奔走在回城的路上。几分钟后,他悠闲地和我攀谈起来。他从我的姓氏、家乡、在何处读书一直问到是否结婚等等,为了报答,我也问了他这一切。

突然,他问:“少爷,你为什么单身一人出来游玩?”

我怎么回答呢?学习班里同学数以百计,确实没交上一个朋友。勤奋好学的人年岁都较大,不大注意我这十六岁的娃娃;二十岁上下的青年也不少,但男的多纨绔子弟,女的么,我还没有勇气去接近。我那时确实是孤独、甚至孤僻的。我只好回避问题,反问他:“一个人不能出来游玩么?”

“哎呀!”他回过头来对我笑道,“少爷,你刚才可吓死我了!”

我大吃一惊,问:“为什么?”

他又回头笑笑,说:“你没看见山上那块木牌子?……”那块劝人猛回头的牌子我是瞥见过的。突然,我精神上受到猛然一击,满脸发烧,说不出一句话来……

五十八年过去了,惊心动魄的事经过不少,但至今难以忘怀那位四十上下、纯朴憨厚的车夫。我虽然当时并不曾有过轻生的念头,却第一次从他身上感到劳动人民无私的爱!

南京的冬天是阴冷的,但一想到在南京认识的这第一位朋友,我身上总感到温暖。

(选自《最忆是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版,有删改)

小明的批注:①开篇即自道“俗人”,后又反复提及。“俗”既指不懂游山玩水、怀古赋诗、触景生情的风雅也暗含不能洞察人情的稚嫩。

②这位车夫真有意思,我想他当时催促作者的表情一定是(紧张而急切)的因为他担忧作者的安危。

(1)如果用圈点的方法在画线句中点出一个关键词,你会点哪一个?为什么?

(2)读到重返燕子矶车夫询问作者是否需要再游玩时,你也想画表情。请概括你想画的车夫表情并说明理由。

(3)随着游踪的变化,作者的心情也变化了。你和小明跟着作者的足迹体会了作者的心情。

登上燕子矶,  →跨下崖石,悻悻不快→沿着幕府山,游完三台洞,  →归途交谈,心生感动。

阅读下面的小说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①学校计划砍些竹木,将草房顶的朽料换下来。

②到了行动的前一天。将近下课,我说:“咱们班负责二百三十根料,今天就分好组,争取一上午砍好。”忽然有学生问:“回来可是要作文?不如先说题目,我们今天就写好。”我说:“活动还没有,你就能写出来,肯定是抄。”王福突然望着我,隐隐有些笑意,说:“定了题目,我今天就能写,而且绝对不是抄。信不信?”“我不信!”大家笑起来。王福举起手说:“好,我打下赌!”我说:“王福,你赌什么?”学生们纷纷说要我的钢笔,要我的字典。王福听到字典,大叫一声:“老师,要字典。”

③我的字典早已成为班上的圣物,学生中有家境好一些的,已经出山去县里购买,县里竟没有,于是这本字典愈加神圣。我每次上课,必将它放在讲桌上,成为镇物。王福常常借去翻看,会突然问我一些字,我当然不能全答出,王福就轻轻叹一口气,说:“这是老师的老师。”我将字典递给班长保管。王福把双手在胸前抹一抹,慢慢地说:“但有一个条件,料要到我们三队去砍。”我说:“可以。明天的劳动,大家作证,过程有与你写的不符的,就算你输。”王福并不泄气,说:“好,明天我在队里等大家。”

④第二天一早,我集合了其他队来的学生,向三队走去。在山路上走,露水很大。学生们都赤着脚,沾了水,于是拍出响声,好像是一队鼓掌而行的队伍。大家都很高兴,说王福真傻,一致要做证明,不让他把老师的字典骗了去。

⑤走了近一个钟头,到了三队进山沟的口上。远远望见王福慢慢地弯下腰,抬起一根长竹放在肩上,一晃一晃地向我们过来,将肩一斜,长竹落在地下,我这才发现路旁草里已有几十根长竹。王福笑嘻嘻地看着我,说:“我赢了。”我说:“还没开始呢,怎么你就赢了?”王福擦了一把脸上的水,头发湿湿地贴在头皮上,衣裤无一处干,也都湿湿地贴在身上,颜色很深。说:“走,我带你们进沟,大家做个见证。”

山中湿气漫延开,渐渐升高成为云雾,太阳白白地现出一个圆圈。林中的露水在叶上聚合,滴落下来,星星点点,多了,如在下雨。忽然,只见一面山坡上散乱地倒着百多棵长竹,一个人在用刀清理枝权,手起刀落。那人是王七桶。“老王,搞什么名堂?”王七桶向我点头,又指指坡上的长竹。王福走到前面,笑眯眯地说:“我和我爹,昨天晚上八点开始上山砍料,砍够了二百三十棵,抬出去几十棵,就去写作文,半夜以前写好,现在在家里放着,有知青作证。”王福看一看班长,说:“你做公证吧。字典。”王福忽然羞涩起来,声音低下去,有些颤,“我赢了。”

⑦我呆了,看看王福,看看王七桶。学生们看着百多根长竹,又看看我。我说:“好。王却心里明白过来,不知怎么对王福表示。

⑧王福看着班长。班长望望我,慢慢从挎包里取出一个纸包,走过去,递到王福手上。王福看看我,我叹了一口气,说:“王福,这字典是我送你的,不是你赢的。”王福急了,说:“我把作文拿来。”我说:“不消了。我们说好是你昨天写今天的劳动,你虽然作文是昨天写的,但劳动也是昨天的。记录一件事,永远在事后,这个道理是扳不动的。你是极认真的孩子,并且为班上做了这么多事,我就把字典送给你吧。”学生们都不说话,王福慢慢把纸包打开,字典露出来。忽然王福极快地将纸包包好,一下塞到班长手里,抬眼望我,说:“我输了。我不要。我要——我要把字典抄下来。每天抄,五万字,一天抄一百,五百天。我们抄书,抄了八年呢。”

⑨我想了很久,说:“抄吧。”

(节选自阿城《孩子王》,有删改)

(1)为了字典,王福做了哪些事?

(2)一本小小的字典,为什么会成为“圣物”?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3)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4)抓住加点的关键词分析下面两个句子反映出的人物心理。

①班长望望我,慢慢从挎包里取出一个纸包,走过去,递到王福手上。

②忽然王福极快地将纸包包好,一下塞到班长手里。

(5)文中的“我”通过“赌字典”这件事告诉学生关于作文的道理是什么?

(6)结合选文,分析王福这个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嫦娥四号探测器由着陆器与巡视器组成。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019年1月3日,经过38万公里,26天的漫长飞行,嫦娥四号成功在月背着陆。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月球正面和背面都进行过软着陆的国家。

(摘编自《环球时报》2019年1月4日)

材料二:嫦娥四号任务的顺利实施凝聚着诸多参与国的贡献,除探测器上的德国和瑞典载荷外,中继星上配置了荷兰低频射电探测仪……嫦娥四号发射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月球勘探轨道器LRO团队与嫦娥四号工程团队科学家进行了密切沟通,就月球与深空探测合作进行了讨论。

嫦娥四号软着陆月球背面以来,首次在月面进行生物试验,开启了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新篇章。嫦娥四号有望获得一批重大的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将为深空探测领域积累重要经验。

(摘编自《科技日报》2019年1月11日)

材料三:5月15日,《自然》杂志发布了有关月背巡视探测的一篇文章,来自中国的科学家团队基于嫦娥四号探测数据的硏究结果,证实了月幔富含橄榄石的推论是正确的。要知道,过去为了探究月幔的物质组成,各国科学家是将注意力重点放在了撞击坑上。美国人评论称:“根据这项新的硏究,史上首次登陆月背的中国嫦娥四号,再一次实现一个首次,并正在揭示月球最大的谜团。”这是嫦娥四号为人类探索月球奥秘作出的又一卓越贡献。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5月1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在月球正面和背面都进行过软着陆的国家。

B.嫦娥四号任务的顺利实施凝聚着德国、瑞典等诸多参与国的贡献。

C.嫦娥四号已获得大批重大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为深空探测积累了重要经验。

D.过去为了探究月幔的物质组成,各国科学家将研究重点放在了撞击坑上。

(2)请你为“材料三”拟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字)

(3)嫦娥四号为人类探索月球奥秘作出了哪些卓越贡献?请加以概括。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