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1)你认为材料中所说使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的“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3分)
(2)文中所说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有哪些?请举出两例来。
(3)针对发生在19世纪中国这种入侵与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请说说看。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一个永恒的历史课题。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⑴秦始皇,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残酷的暴君。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用史实说明你的观点。
⑵这是唐朝皇帝武则天陵墓前的无字碑。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历史上称其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⑶ 清朝康熙帝六岁登基,在位六十年,政绩显赫,请问他为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反抗外来侵略做了哪些努力?
⑷由此,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科学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
(12分)综合探究: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之一,探究中外政治思想文化发展的进程和重要内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思想篇】
图一孟子老子墨子图二 但丁
⑴图一、图二分别让你能联想到哪些重大的思想运动?
【政治篇】
图三秦朝政治制度示意图图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权力示意图
⑵根据图三指出秦朝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根据图四,说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什么政治体制?
【改革篇】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材料三 1883年,日本人在东京的鹿鸣馆仿照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进行活动。
⑶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据材料二,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比较材料一、二,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⑷材料三现象的出现,源于日本19世纪中期的哪一改革?反映了哪一改革措施?
鸦片战争的失败,惊醒了国人“天朝上国”的魔幻,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奔走呼号,探索救国救亡的道路,形成了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制,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即款之后,是宜师夷长技以制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不仅结束了中国传统的封建君主旧制度,而且带来了现代的共和民主新制度;也开辟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新纪元。
不管你支持还是反对辛亥革命,它已经发生了,并且已经造成了推翻清政府、终结中国的君主制度的事实。辛亥革命后尽管出现反复,但它确立的共和、民主和富强的发展方向没有改变,也不可逆转。
——摘编自《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4期)中的《“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笔谈》
材料三 所谓立宪(君主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觉醒)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醒》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哪一运动践行了魏源的这一核心思想?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为使中国走上“共和、民主和富强“的发展道路提出了什么核心思想?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为此,他在新文化运动中打出了怎样的旗号?
(4)结合上述材料,概述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是什么?并谈谈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6分)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
史料 |
推论 |
正确与否 |
|
(1) |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 |
材料中的言论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
|
(2) |
“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唐玄宗 |
材料描述的是科举制创立的背景和时代。 |
|
(3) |
“1895年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梁启超《李鸿章传》 |
材料中李鸿章如此“伤感”的原因是甲午战争失败,洋务运动破产。 |
|
(4) |
“日本轮船得驶入下开各口……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马关条约》 |
材料表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
|
(5) |
“自然界的美,大部分是由选择作用所致”。 ——达尔文 |
否定了神学创世说,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对中国的维新变法思想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
(6) |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1945年4月16日杜鲁门总统的谈话 |
材料表明的是杜鲁门主义,它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
材料一:“……,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浸浸乎三代之遗志。”
材料二:哦,船长,我的船长!我们险恶的航程已经告终,我们的船安渡过惊涛骇浪,……在甲板上,那里躺着我的船长,他已倒下,已死去,已冷却。哦,船长,我的船长!起来吧,请听听这钟声,起来,——旌旗,为你招展——号角,为你长鸣。为你,岸上挤满了人群——为你,无数花束、彩带、花环。为你,熙攘的群众在呼唤,转动着多少殷切的脸。
——摘自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材料三:“……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⑴材料一是我国一位清代官员对美国哪位总统的评价,他有哪些历史功绩?
⑵材料二中,“险恶的航程”、“我们的船安渡过惊涛骇浪”分别指什么?
⑶“为你,熙攘的群众在呼唤,转动着多少殷切的脸”,他为什么深受美国人民的爱戴?
⑷材料三中,此现象发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美国政府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