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然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文学家和画家的中心主题。”下列文学艺术作品以“神圣的东西”为主题的是( )

A.但丁《神曲》 B.薄伽丘《十日谈》
C.达·芬奇《蒙娜丽莎》 D.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艺复兴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学者认为:“在近代中国,没有哪一个事件能像义和团运动那样,包含着如此多的相反的信息、相反的价值和互相冲突的目标,‘价值’与‘理性’、善与恶在这里是如此的纠结,其界限是如此的模糊。”此观点认为义和团运动()

A.混淆了进步与落后的界限 B.道德上的肯定是其主要方面
C.历史真相不明,难以评价 D.体现了文明冲突的复杂性

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下列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清史编年》载:甲午年10月,英使欧格讷来津与李鸿章谈调停中日战争事。欧问:当如何和法?李答,惟先劝两国停战,再议朝鲜善后事宜。欧云:今要议和,非允赔兵费不可。李曰:与其赔兵费,不如留此费以用兵,断难依允!通过材料能判断出当时( )

A.英国调停推动《马关条约》签订 B.英国力图压制日本
C.英国建议牺牲朝鲜 D.李鸿章拒绝了英使的议和条件

“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信仰即可得救”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关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人文主义 B.民族主义
C.天赋人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