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迭宕起伏,复杂多变,对我国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材料二    从当今世界的情况看,起因于经济利益的矛盾是基本的、广泛的;起因于领土争端的冲突是长期的、棘手的;起因于民族、宗教问题的纷争有膨胀的趋势,利用民族主义和宗教狂热制造事端的危险性不可低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不安宁的因素,将会导致地区冲甚至引发局部战争,这是对国际安全新秩序的最大挑战。
材料三   2005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俄罗斯期间,两国元首正式宣布中俄互办国家年。中俄互办国家年的特点是参与层次高、活动规模大、涵盖范围广、社会影响深。目的是宣传中俄友好,增强政治互信,增进传统友谊,推动两国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扩大中俄友好的社会基础,推动中俄友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向更高水平,实现两国的共同繁荣,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当今国际形势的总体特征。
(2)根据材料二,归纳造成“国际形势迭宕起伏”的原因为哪些?
(3)结合所学史实,谈谈中俄的“传统友谊”。结合材料三,分析中俄互办国家年的积极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中,世界各国曾出现过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正是因为这种法律使我们心悦诚服。
——伯利克里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时的演讲
(1)归纳材料一中所述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2分)它与材料二揭示的政治制度有何本质区别?(4分)
材料三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2)材料二中的“仿制品”指什么?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样理解的?
材料四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3)据材料四,分析毛泽东的言论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构建的民主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还包含哪些内容?(4分)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中外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明区域
任务
观点或名言
古代希腊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古代中国
孔子
仁者爱人
孟子
民贵君轻 人性本善


材料二:伏尔泰说:“这这个地球上曾有过得最幸福、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则的时代。”……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
——马克圭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 )和赛因(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流血,都不推辞。——陈独秀《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在材料一的“观点或名言”中,这些中外思想家共同关注的对象是什么?对此,18世纪的伏尔泰提出什么主张?
(2)材料二体现的人文主义观点是什么?伏尔泰推崇孔子的目的是什么?这实际上体现了当时哪场运动的思想主张?
(3)据材料三,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的西方思想是什么?这场运动在那些方面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产生了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外思想发展进程中呈现出的主要特点。

材料一:(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这种对赎罪券的谎谬宣传,使得那些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又是难以解答。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卢梭
请回答:
(1)普罗泰格拉属于什么运动(或学派)的代表人物?材料一体现了他哪一思想主张? (2分)
(2)材料二关于“赎罪券”的争论引发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由谁引发?该运动的历史影响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2分)
(4)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2分)

(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谱写了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名称
时间
发动国家
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
1840 一1842年

《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1894 一1895年
日本


1900 一1901年
德国等8 国
《辛丑条约》


材料二邓世昌殉国后,光绪皇帝撰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成。”
材料三 1937 年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开始全民族杭战。1945 年8 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2 日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 年10 月25 日台湾光复。
材料四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
(1)填写材料一中的表格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的邓世昌壮烈殉国于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哪一次海战?(2 分)
(3)材料三的“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是在什么事变爆发之后?( 2分)
(4)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根本原因,并谈谈对你的启示?(3 分)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某班举办题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利弊”的辩论会,正方观点:利大于弊,反方观点:弊大于利。正反方均收集到以下图文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
——摘选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摘选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
(2)材料二中图8所示的中央行政制度称为什么?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为加强专制而采取的措施。
并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什么趋势?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支持哪方观点?请说明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