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俄(联)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上述评价忽视了这一政策
A.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 B.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
C.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 | D.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 |
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只好作罢。此事说明
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 | 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 |
C.洋务企业惧怕民资企业与之争利 | D.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
下列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人物同他们创办的民族工业有误的是
A.方举赞,孙英德——发昌机器厂 | B.陈启源——继昌隆缫丝厂 |
C.荣宗敬,荣德生——启新洋灰公司 | D.张謇——大生纱厂 |
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家开放贸易保护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也不及我们那人口稀少的北美或澳大利亚殖民地的一半,赶不上法国或巴西,赶不上我们自己,不在印度之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造成这种“奇怪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商品价格昂贵 | B.中外消费观念不同 |
C.中国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抵制 | D.中国市场没有开放 |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A.是中国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 B与西方国家入侵无关
C.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D.摧残了资本主义萌芽
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 | B.抑商,禁海 | C.重农抑商 |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