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清朝顺治九年(1652)——光绪十四年 (1888)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表(据申学锋《清史研究·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编制)。由此可以推知清朝在此期间
A.经济结构与社会变动促使税收结构变化 |
B.税收总量持续下降表明国力正逐渐衰落 |
C.农民运动迫使政府放弃了财税传统模式 |
D.外交政策调整使商业税收得以持续增长 |
董仲舒对儒学地位的提高起了决定性作用,主要是因为( )
A.他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
B.他给儒学注入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新内容 |
C.他的主张被汉武帝所接受 |
D.他是当时的鸿儒,影响巨大 |
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墨家的是( )
A.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苏渊雷) |
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和法(效法),不能违背(范文澜) |
C.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郭沫若) |
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梁启超)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始于1929年)给彻底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实施新经济政策 |
C.开创斯大林模式 | D.推行赫鲁晓夫改革 |
1933年5月,罗斯福政府颁布了《农业经济调整法》,该法令在农村被称为“犁棉苗法令”。根据该法令,政府缩减了数千万英亩耕地。美国政府采取减耕减产这一措施的目的是( )
A.优化农村环境 | B.给农民提供补贴 |
C.提供就业机会 | D.提高农产品价格 |
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的火花将取而代之。”这“革命力量的火花”是指( )
A.水力 | B.核能 | C.煤炭 | D.电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