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5周年华诞。某班研究性学习活动决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题布置纪念展览,以下是他们准备的部分展览资料

序号
资料
序号
资料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
“双百”方针
8
万隆亚非会议
3
香港、澳门回归
9
“两弹一星”
4
《论十大关系》
10
恢复高考制度
5
重返联合国
1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6
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12
邓小平南方谈话

 
问题:结合材料中的展览要求,从表中选择至少三条资料提炼出一个具体主题,并对所选资料中的任意三条予以相应阐释。(12分) (要求:列出所选资料序号,主题立意明确。)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大国崛起的关键往往在于把握历史机遇,顺应历史潮流,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24年,有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三19世纪上半期,一个政论家的描述:英国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海洋彼岸的亲人将用我们的船只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给我们运来他们种植的棉花;俄罗斯将为我们的工厂和作坊贡献它的大麻、亚麻和铁矿石。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把这些原料织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个角落。
材料四
图一: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1860—1900年世界主要工业国或区域工业生产发展占世界份额表

年份
区域
1860
1880
1900
联合王国(英国)
19.9
22.9
18.5
法国
7.9
7.8
6.8
德意志(日耳曼各邦)
4.9
8.5
13.2
美国
7.2
14.7
23.6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西班牙人为什么会觉得“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结合材料二说明:从世界的“边缘”到世界的“中央”后,西班牙等国干了些什么?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评价这种行为的?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当时的世界经济中能取得这样地位的原因?
(3)材料四中图一代表美国的曲线是哪一条?(请写出编号)材料四反映出19世纪后半期,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图一:《耕织图·耕图》[清]焦秉贞图二:清代北京前门商业区
材料三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四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材料五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清世宗实录》卷57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
(2)材料二的图一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图一中的农业生产工具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活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分)
(3)据材料三、四说明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现象?
(4)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吉祥”为主题的词句、对联、图案非常丰富。作为我国历史文化传统中的一种文艺表现形式,它们与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文化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反映了小农经济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
回答:
(1)我国传统中以“吉祥”为主题的图案巧妙地运用动植物、人物、器物等,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把莲花和金鱼放在一起,寓意为“连年有余”,把麦穗与花瓶结合在一起,寓意为“岁岁平安”等。请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任选两幅图分别用四字词组概括每幅图的寓意。

图一:
图二 :
图三:
图四:
(2)在小农经济背景下,反映 “吉祥”内容的词句、对联非常丰富,试举两例。(比如:
瑞雪兆丰年。共2分)
(3)简述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4)如何看待小农经济背景下人们祈求吉祥的现象?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前段时间中央台热播的电视剧《大清徽商》中有以下几个片段:
片段1:大清盛世,皇上南巡。扬州的徽商们在盐商总商汪仲连的带领下大张旗鼓地准备接驾。突然,他们接到消息:济南总领接驾事宜的商人邹嗣煌未合皇上的意,遭到追究而自杀了!凶讯传来,扬州商人不知接驾之事该办得节俭还是豪华,诚惶诚恐。
片段2:汪仲连请扬州知府钱木斋给当年的同榜、现在南巡行营中随驾的房崇古写信,托房崇古代为引见总管太监洪公公。洪公公借机敛财,二十万两银子只换得他一句回话:按豪华办!商人们为保全自身,只得挖空心思想办法讨皇上开心……
片段3:正在汪宗昊婚礼当天,父亲汪仲连却被数名扬州府衙役抓走,知府钱木斋不容分辩就把他押进大牢,而巴文藻也早已被抓。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北京路不仅有浓郁的商业氛围,而且积聚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在这里,汇聚了6个有千年以上历史的文物古迹。它们是北京路千年古道遗址、千年古楼遗址、南越国御苑遗址、西汉水闸遗址、秦代造船工场遗址和千年古寺大佛寺。其中,古道遗迹是在2002年夏发现。经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考证,古道始于唐代,至民国年间。街道路面层层叠压11层:第11层砂石路距今地表深约3米,与第10、9两层铺砖路属唐代;第8、7两层铺砖路为五代南汉国年间:6、5、4层属宋代;第3层为南宋至元;第2层石板路属明代。往下有汉唐时期的淤积泥,到4.5米深处发现有南越国时期遗迹,往下为淤泥层,直至7.9米深见灰红色生土,表明这里曾是河涌地段。据史志载,今北京路自隋唐以来一直是广州城的中轴线。同一时间,在北京路步行街还发现了千年古楼遗迹。经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考证,该处为清、明、宋三个历史时期层层叠压的门楼遗址。其遗存有清代的基础垫土层与木桩的柱孔;明代的门楼西门洞铺石路面和抱鼓石等:宋代的门楼西门洞砖铺路面和石门槛等。宋门楼历三次建造,南北跨度逐次扩大,依次为9米、12米、22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徽商”属于什么团体?在材料中,徽商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什么问题?请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困难源自于何种政策?
(2)对比材料一所反映的政策,材料二的观点是否认同?黄宗羲为何会提出此种观点?
(3)材料三反映的是著名的广州北京路步行街的历史,请结合材料、所学知识与你个人的认识,谈谈自古以来广州商业水平比较发达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中国古代经济史纲》
材料二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论南洋事宜》
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述对外贸易的有益之处。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海禁政策的原因及其危害。(2分#5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