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根据等值线分布规律和该地地形,判断 ② 等值线的数值是( )
A.50 | B.200 |
C.400 | D.800 |
①地降水丰富的原因是( )
A.位于沿海地区,且有暖流经过 |
B.处在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
C.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
D.冷暖气团长期在此地交汇,多锋面雨 |
2014年,目前北京61.5%的人口集中在“城六区”。“城六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837人,人口出生率为0.975﹪。下图为北京市2011~2014年人口变化示意图。回答各题。2011~2014年北京市
A.常住外来人口的增长速度呈逐渐加快趋势 |
B.常住外来人口不属于人口迁移的统计范畴 |
C.常住外来人口降低了北京人口老龄化程度 |
D.人口増长模式为传统型模式高增长阶段 |
北京市中心区人口密度超过了世界上以人口密集著称的大伦敦(每平方千米5437人)和东京(每平方千米5984人)。这说明
A.北京市城市功能区分布过于集中 |
B.北京市环境承载力高 |
C.我国城市化水平过高 |
D.北京郊区自然环境恶化不宜居住 |
下图是某地各类农业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据此完成各题。影响 X、Y、Z 三地农作物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市场 | B.劳动力 |
C.水源 | D.气候 |
如果在 X、Y、Z 三地发展花卉种植、乳牛饲养、小麦生产,最合理的是
A.X 地种植小麦的经济效益最高 |
B.距城市 20 千米~60千米远的地方适合饲养乳牛 |
C.Z 地应发展花卉种植 |
D.小麦生产应位于距城市 40 千米~100 千米处 |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右侧小图为此地沿B、C两点间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各题。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和等高线P的数值分别为
A.540米、100米 | B.401米、200米 |
C.390米、150米 | D.590米、100米 |
关于该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C地容易出现泥石流灾害 |
B.E处修蓄水水位200米的水库,王村需要外迁 |
C.王村大致位于A地的正南 |
D.B处位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可能形成较大的聚落 |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各题。山脉M的成因和走向分别为
A.两个大陆板块张裂、东西走向 |
B.两个大陆板块碰撞、东北—西南走向 |
C.两个大洋板块碰撞、西北—东南走向 |
D.两个大洋板块张裂、南北走向 |
城市P气候宜人树木常青。其气候特点最有可能是
A.全年温和湿润 |
B.全年凉爽干燥 |
C.夏季凉爽干燥, 冬季温和湿润 |
D.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干燥 |
城市P年均气温低于北面的城市Q,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 B.洋流 |
C.地势高低 | D.盛行风 |
雾霾指空气中悬浮大量微小水滴和颗粒污染物。下面左右两图分别是中央气象台公布的“某区域2013年12月7日14时和8日8时近地面等压线(百帕)图”。完成各题。比较两图,a地天气变化情况是
A.气压升高,风力变大 | B.气压降低,风力变小 |
C.气温降低,风力变小 | D.气温升高,风力变大 |
这两日b地持续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高,对流弱 | B.风力小,气温低 |
C.气压高,对流强 | D.风力小,湿度大 |
若天气系统移动速度和方向不变,则F城降雨大约出现在
A.9日1~2时 | B.9日12~13 时 |
C.8日7~8时 | D.8日12~13 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