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泊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阅读上述文字,完成各题。使“八百里洞庭”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
①围湖造田 ②上游水土流失严重 ③蒸发和下渗 ④引水灌溉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 )
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 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
C.水土流失加剧 | D.水资源减少 |
下图为1995-2004年某市各圈层人口数量及人口密度的净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根据各圈层人口数量的变化判断,中圈层主要布局的功能区为
A.住宅区 | B.工业区 | C.商业区 | D.行政区 |
影响市中心区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交通通达度低②环境质量差③地租昂贵④服务设施差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水分在地表结冰不易下渗导致土壤缺水,但又不宜灌溉。为指导农民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中央气象台适时发布北方冬麦受旱区适宜灌溉气象预报。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图中灌溉气象等级的分布与下面地理分布规律相近的是
A.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B.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D.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 |
造成甲地灌溉气象等级与同省中西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冬季风影响大,气温更低 |
B.受海洋调节大,气温更高 |
C.东南季风从海洋带来水汽遇地形抬升降雪量大 |
D.西北季风从海洋带来水汽遇地形抬升降雪量大 |
下图是某岛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关于该岛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 | B.相对高度至少达2500米 |
C.天然植被以温带草原为主 | D.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
该岛出口的主要农产品最可能是
A.橡胶、茶叶 | B.亚麻、羊肉 | C.稻谷、棉花 | D.小麦、甜菜 |
光合有效辐射为特定波段的太阳辐射,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能源,其在太阳总辐射中所占比例(R)受太阳高度影响,且一般阴天大于晴天。下图表示华北某地(390N)冬夏季节晴天和阴天R值日变化。完成下列问题题图中
A.a为冬季晴天,b为冬季阴天 |
B.c为冬季阴天,d为冬季晴天 |
C.a为夏季晴天,b为夏季阴天 |
D.c为夏季阴天,d为冬季晴天 |
据图可知春分日前后, R值最大地区是
A.巴西高原 | B.刚果盆地 |
C.里海沿岸平原 | D.西欧平原 |
气候变暖背景下,若降水量的增加超过蒸发量的增加,则表明气候趋于暖湿;反之,趋于暖干。读“西北气候从暖干向暖湿转型范围和程度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据图可知
A.该地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
B.天山及其以北显著趋于暖湿 |
C.伊宁增加的蒸发量小于兰州 |
D.陕西降水量趋于减少 |
图中气候转型区环境要素变化最不可信的是
A.冰川退缩将会停止 | B.洪涝灾害将会严重 |
C.湖泊水位将会上升 | D.沙尘暴日数将会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