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事实的解释或由事实所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事实 |
解释或结论 |
| A |
常温下铁、铝均不溶于浓硫酸 |
常温下铁、铝与浓硫酸均不反应 |
| B |
测定同浓度的Na2CO3溶液的pH小于Na2SiO3溶液的pH |
非金属性比较:C < Si |
| C |
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浓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氯水,容液变为红色 |
该溶液中可能含有Fe2+ |
| D |
用浓、稀HNO3分别完全溶解等质量的铜粉,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比较:稀硝酸中的<浓硝酸中的 |
稀硝酸氧化性比浓HNO3强 |
U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有关
U说法正确的是()
A. U原子核中含有143个中子 |
B. U原子核外有143个电子 |
C. U与 U互为同位素 |
D. U与 U互为同素异形体 |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CH2=CH—COOH,该化合物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 A.水解反应 | B.加聚反应 | C.消去反应 | D.酯化反应 |
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既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又能有效改善食物品质和色 、香 、味 ,但有些物质严禁用作食品添加剂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硫用作银耳的漂白剂 | B.胡萝卜素用作饮料的着色剂 |
| C.次氯酸钠用作饼干的膨松剂 | D.苯甲酸钠用作火腿肠的防腐剂 |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
| B.检验铁粉与水蒸气反应产生的氢气 |
| C.配制150 mL 0.10 mol·L-1盐酸 |
| D.分离两种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互溶混合物 |
下列做法不利于食品安全的是()
| A.用苏丹红做食品着色剂 |
| B.在食品盐中添加适量的碘酸钾 |
| C.在食品加工中科学使用食品添加剂 |
| D.研发高效低毒的农药,降低蔬菜的农药残留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