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提出创建工作 “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这说明(  )

A.事物的发展具有前进性的趋势
B.要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正确价值取向
C.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实践的检验
D.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不存在的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1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3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自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和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经历了从8∶1到4∶1。有人将此形象地称为“四个农民等于一个城里人”。新修改的选举法则第一次将这一比例规定为1∶1。这一措施( )
①更好保证了城乡人民享有平等的选举权 ②赋予了农民真正的选举权
③为完善基层民主管理提供了法制保证 ④有利于完善选举制度,扩大人民民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去年在日本东北部城市青森召开的八国集团能源部长会议上,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发言说,中国政府一直重视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通过调整结构和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管理和强化法制等手段节能,并与包括日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及国际组织开展了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为保护环境并逐步改变能源结构过分依赖煤炭的局面,中国积极促进能源多元化发展,努力构建以煤炭为主体、石油、天然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结构。
(1)分析我国政府加强与其它国家及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促进能源、气候等多元化发展的经济学依据。
材料二
全球每一次大的危机都会伴随着科技的新突破,进而推动产业革命、催生新兴产业,
同时也成就了某些大国的崛起。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寻找支撑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引擎,力求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对于谋求早日实现现代化的中国来说,必须在若干关系长远的领域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为中国未来发展寻找牢固的基础。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上述历史经验对我国有何启示?

2009年3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问中说到过这样的一句话,“我们懂得一个
道理,那就是取火莫若取遂,汲水莫若凿井。因此,我希望全体中国人都要以自己的暖心
来暖中国的经济”。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②解决问题必须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③解决问题必须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④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右图“圆的自白”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②要树立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③肯定就是否定,终点就是起点④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重要环节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从植物成熟的周期,到太阳周而复始的轮回;从对季节更替的全程关注,到对播种与收获的适时测度……我们的先祖探索着自然运行的规律,并以此为指导安排农事和生活,也创造了“春节与年”的文化。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亲身实践获得的认识才能促进实践发展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A.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