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阅读,完成后面习题,共24分。
东粤士人郭某,暮自友人归,入山迷路,窜榛莽中。约更许,闻山头笑语,急趋之,见十余人藉地饮。望见郭,哄然曰:“坐中正欠一客,大佳,大佳!”郭既坐,见诸客半儒巾,便请指迷。一人笑曰:“君真酸腐!舍此明月不赏,何求道路?”即飞一觥。郭饮之,芳香射鼻,一引遂尽。又一人持壶倾注。郭故善饮,又复奔驰吻燥,一举十觞。众人大赞曰:“豪哉!真吾友也!”
郭放达喜谑,能学禽语,无不酷肖。离坐起溲,窃作燕子鸣。众疑曰:“半夜何得此耶?”又效杜鹃,众益疑。郭坐,但笑不言。方纷议问,郭回首为鹦鹉鸣曰:“郭秀才醉矣,送他归也!”众惊听,寂不复闻;少顷又作之。既而悟其为郭,始大笑。皆撮口从学,无一能者。一人曰:“或惜青娘子未至。”又一人曰:“中秋还集于此,郭先生不可不。”郭敬诺。一人起曰:“客有绝技,我等亦献踏肩之戏,若何?”于是哗然并起。前一人挺身矗立;即有一人飞登肩上,亦矗立;累至四人,高不可登;继至者,攀肩踏臂如缘梯状。十余人顷刻都尽,望之可接霄汉。方惊顾间,挺然倒地,化为修道一线。郭骇立良久,遵道得归。
翼日腹大痛,溺绿色似铜青,着物能染,亦无潮气,三日乃已。往验故处,则肴骨狼藉,四围丛莽,并无道路。至中秋郭欲赴约,朋友谏止之。设斗胆再往一会青娘子,必更有异,惜乎其见之摇也!《聊斋志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故善饮,又复奔驰吻燥故:本,向 |
B.坐中正欠一客欠:缺少 |
C.离坐起溲,窃作燕子鸣窃:偷盗,盗窃 |
D.又一人持壶倾注注:倒入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亦无潮气,三日乃已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B.至中秋郭欲赴约,朋友谏止之 吾与子之所共适 |
C.继至者,攀肩踏臂如缘梯状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D.中秋还集于此 |
寄蜉蝣于天地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粤士人郭某,傍晚从朋友那里回。路过一片山地的时候不小心途中迷路,走在一片榛树林与草生长很密的地方。 |
B.在大家对奇怪的鸟叫声议论纷纷的时候,郭秀才回过头却听到鹦鹉的声音道:“郭秀才醉了,送他回去!”。 |
C.山中饮酒众人相约中秋的时候还要再次相聚,并要求郭一定要。郭秀才非常爽快地答应了。 |
D.《郭秀才》是《聊斋志异》中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优秀篇章。读后其景其情,令人难忘;其韵其味,耐人咀嚼。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真酸腐!舍此明月不赏,何求道路?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安平献王孚,字叔达..,宣帝次弟也。孚温厚廉让,博涉经史。汉末丧乱,与兄弟处危亡之中,箪食瓢饮,而披.阅不倦。性通恕,以贞白自立,未尝有怨.于人。
魏陈思王植有俊才,清选官属,以孚为文学掾。植负才陵.物,孚每切谏,初不合意,后乃谢之。迁太子中庶子。魏武帝崩,太子号哭过甚。时群臣初闻帝崩,相聚号哭,无复行列。孚厉声于朝曰:“今大行晏驾..,天下震动,当早拜嗣君,以镇海内,而但哭邪!”孚与尚书和洽罢群臣,备禁卫,具.丧事,奉太子以即位,是为文帝。转为中书郎。及明帝嗣位,欲用孚,问左右曰:“有兄风不?”答云:“似兄。”天子曰:“吾得司马懿二人,复何忧哉!” 转为度支尚书。
时吴将诸葛恪围新城,以孚进督诸军二十万防御之。孚次寿春,遣毌丘俭、文钦等进讨。诸将欲速击之,孚曰:“夫攻者,借人之力以为功,且当诈巧,不可力争也。”故稽留月余乃进军,吴师望风而退。
及高贵乡公遭害,百官莫敢奔赴,孚枕尸于股,哭之恸,曰:“杀陛下者臣之罪。”奏推主者。孚与群公上表..,乞以王礼葬,从之。孚性至慎。宣帝执政,常自退损。后逢废立之际,未尝预谋。景文二帝以孚属尊,不敢逼。后进封长乐公。及武帝受禅..,陈留王就金墉城,孚拜辞,执王手,流涕歔欷,不能自胜。曰:“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纯臣也。”
孚虽见尊宠,不以为荣,常有忧色。临终,遗令曰:“有魏贞士河内温县司马孚,字叔达,立身行道,终始若一,当以素棺单椁,敛以时服。”泰始八年薨,时年九十三。
《晋书·宗室·安平献王孚》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箪食瓢饮,而披.阅不倦披:翻阅 |
B.未尝有怨.于人怨:仇怨。 |
C.植负才陵.物陵:傲慢。 |
D.备禁卫,具.丧事具:备办。 |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达”是司马孚的字,古代男子行加冠礼时取字,可供平辈之间称呼,以示尊重。 |
B.“上表”指上奏章,“表”是古代封建社会臣子 |
C.“晏驾”指车驾晚出,是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文中“崩”“薨”也是死的委婉说法。 |
D.“受禅”指王朝换代,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实常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孚学识广博,好学不倦。司马孚广泛阅读经典史籍;汉朝末年政局动乱,与兄弟身处危亡之中,粗茶淡饭,安于贫穷,而勤学不知疲倦。 |
B.司马孚临事不乱,处变不惊。魏武帝去世,太子及群臣号哭不止,司马孚建议及早拜继位的国君,来镇抚海内,与尚书和洽拥戴太子即位。 |
C.司马孚胸有谋略,胜敌有方。吴将诸葛恪入侵,司马孚督统诸军御敌,诸将想快速进击,司马孚故意滞留一个多月才进军,吴军望风而逃。 |
D.司马孚克尽臣节,忠于曹魏。高贵乡公被害,司马孚伏尸痛哭,和众臣奏请追究主谋;拜别陈留王,司马孚拉着他的手,流泪叹息不止。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攻者,借人之力以为功,且当诈巧,不可力争也。
(2)宣帝执政,常自退损。后逢废立之际,未尝预谋。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萧孝穆,淳钦皇后弟,阿古只五世孙。孝穆廉谨有礼法,累迁西北路招讨都监。开泰元年,遥授建雄军节度使,加检校太保。是年术烈等变,孝穆击走之。冬,进军可敦城。阻卜结五群牧长查剌、阿睹等,谋中外相应孝穆悉诛之乃严备御以待余党遂溃。以功迁九水诸部安抚使。
太平二年,知枢密院事。三年,封燕王、南京留守、兵马都总管。九年,延琳以东京叛,孝穆为都统讨之,战于蒲水。中军稍却,副部署萧匹敌、都监萧蒲奴以两翼夹击,贼溃,追败之于手山北。延琳走入城,深沟自卫。孝穆围之,筑重城,起楼橹,使内外不相通,城中撤屋以爨。其将杨详世等擒延琳以降,辽东悉平。改东京留守。为政务宽简,抚纳流徙,其民安之。
重熙六年,进封吴国王,拜北院枢密使。八年,表请籍天下户口以均徭役,从之。由是政赋稍平,众悦。九年,徙王楚。时天下无事,户口蕃息,上富于春秋,慨然有南伐之志。群臣多顺旨。孝穆谏曰:“昔太祖南伐,终以无功。銮驭始旋,反来侵轶。自后连兵二十余年,仅得和好,蒸民乐业,南北相通。今国家比之曩日,虽曰富强,然勋臣、宿将往往物故。且宋人无罪,陛下不宜弃先帝盟约。”时上意已决,书奏不报。以年老乞骸骨,不许。十一年,复为北院枢密使,更王齐。
孝穆虽椒房亲,位高益畏。太后有赐,辄辞不受。妻子无骄色。与人交,始终如一。所荐拔皆忠直士。尝语人曰:“枢密选贤而用,何事不济?若自亲烦碎,则大事凝滞矣。”自萧合卓以吏才进,其后转效,不知大体。叹曰:“不能移风易俗,偷安爵位,臣子之道若是乎?”时称为“国宝臣”,目所着文曰《宝老集》。
(选自《辽史》列传第十七,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延琳以东京叛以:因为 |
B.表请籍天下户口以均徭役籍:登记 |
C.孝穆虽椒房亲虽:虽然 |
D.目所着文曰《宝老集》目:命名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谋中外/相应孝穆/悉诛之/乃严备御以待/余党遂溃 |
B.谋中外相应/孝穆悉/诛之/乃严备/御以待余党遂溃 |
C.谋中外/相应孝穆/悉诛之/乃严备/御以待余党遂溃 |
D.谋中外相应/孝穆悉/诛之/乃严备御以待/余党遂溃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孝穆虽然是皇后的弟弟,但不是凭着这层关系直接被封王的,而是凭借卓越的功劳,一步步升迁,最终被封以王位的。 |
B.萧孝穆有很高的才能。他屡次讨平叛乱,先后平定了术烈、阻卜等的叛乱。他治世才能卓越,所提建议都很有见地,把东京治理得井井有条。 |
C.辽兴宗产生了攻打北宋的想法,萧孝穆坚决反对。兴宗就打定主意不南伐,萧孝穆写好的奏书也就没有上报。 |
D.萧孝穆地位尊崇,但十分谨慎,总是推辞太后的赏赐,对人也始终如一,连他妻子儿女的为人都受了他的影响。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政务宽简,抚纳流徙,其民安之。
(2)不能移风易俗,偷安爵位,臣子之道若是乎?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离娄上》)出自本段的成语是。
概括本段的主旨,并谈谈你对“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这句话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廖有方
(唐)范摅
廖有方,元和乙未岁,下第游蜀。至宝鸡西,适公馆。忽闻呻吟之声。潜听而微惙也。乃于间室之内,见一贫病儿郎。问其疾苦行止,强而对曰:“辛勤数举,未偶知音。”眄睐叩头,久而复语。唯以残骸相托,余不能言。拟求救疗,是人俄忽而逝。遂贱鬻所乘鞍马于村豪,备棺瘗①之,恨不知其姓字。苟为金门②同人,临歧凄断。复为铭曰:“嗟君殁世委空囊,几度劳心翰墨场。半面为君申一恸,不知何处是家乡。”
后,廖君自西蜀回,取东川路,至灵龛驿。驿将迎归私第,及见其妻,素衣,再拜呜咽,情不可任,徘徊设辞,有同亲懿③。淹留半月,仆马皆饫。掇熊虎之珍,极宾主之分。有方不测何缘,悚惕尤甚。临别,其妻又悲啼,赠赆缯锦一驮,其价值数百千。驿将曰:“郎君今春所葬胡绾秀才,即某妻室之季兄也。”始知亡者姓字。复叙平生之吊,所遗之物,终不纳焉。少妇及夫坚意拜上。有方又曰:“仆为男子,粗察古今,偶然葬一同流,不可当兹厚惠。”遂促辔而前,驿将奔骑而送复逾一驿尚未分离廖君不顾其物驿将执袂各恨东西物乃弃于林野。
乡老以义事申州。州将以表奏朝廷。文武宰寮,愿识有方,共为导引。明年,李逢吉知举,有方及第,改名游卿,声动华夷,皇唐之义士也。其主驿戴克勤,堂牒本道节度,甄升至于极职。克勤名义,与廖君同远焉。
【注】①瘗(yì):掩埋。②金门:金马门,汉代宫门名。汉代贤士等待皇帝召见的地方。③亲懿:至亲。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勤数举,未偶知音举:被举荐。 |
B.再拜呜咽,情不可任任:承受。 |
C.淹留半月,仆马皆饫淹留:羁留,逗留。 |
D.李逢吉知举,有方及第知:主持,执掌。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问其疾苦行止,强而对曰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
B.遂贱鬻所乘鞍马于村豪不拘于时,学于余 |
C.物乃弃于林野今君乃亡赵走燕 |
D.克勤名义,与廖君同远焉亦知水与月乎 |
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廖有方侠肝义胆,仁者襟怀,济人于苦厄而不受回报,他的义举为时人所称道。 |
B.戴克勤因为廖有方为自己妻子的长兄胡绾料理后事,而对廖有方及其仆人盛情相待。 |
C.灵龛驿将一家重情重义,知恩图报,戴克勤的德行也获得了朝廷的肯定,被提拔为驿站最高长官。 |
D.本文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表现了主人公廖有方的义气,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朝社会对情义的推重。 |
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驿将奔骑而送复逾一驿尚未分离廖君不顾其物驿将执袂各恨东西物乃弃于林野把文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久而复语。唯以残骸相托,余不能言。
(2) 仆为男子,粗察古今,偶然葬一同流,不可当兹厚惠。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每小题3分。
董俊,字用章,真定藁城人。少力田长涉书史善骑射金贞祐间边事方急藁城令立的募兵射上中者拔为将众莫能弓独俊一发破的遂将所募兵迎敌。
己卯,以劳擢知中山府事,佩金虎符。金将武仙据真定,定武诸城皆应仙。俊率众夜入真定,逐仙走之,定武诸城复去仙附。庚辰春,金大发兵益仙,治中李全叛中山应之。俊军时屯曲阳,仙锐气战,败之黄山下,仙脱走。
壬辰,会诸军围汴。明年,金主弃汴奔归德,追围之。金兵夜出,薄诸军于水,俊力战死焉,时年四十有八。
俊早丧父,事母以孝闻。岁时庙祭,非疾病,跪拜必尽礼。子虽孩乳,亦使之序拜,曰:“祀以孝先也,礼宜如是。”待族亲故人,皆有恩意;里夫家僮,亦接之有道。克汴时,以侍其轴为贤,延归教诸子。尝曰:“射,百日事耳;《诗》、《书》非积学不通。”屡诫诸子曰:“吾一农夫耳,遭天下多故,徒以忠义事人,仅立门户。深愿汝曹力田读书,勿求非望,为吾累也。”
俊忠实自许,不为夷险少移,临阵勇气慑众,立矢石间,怡然若无事,虽中伤亦不为动。每慕马援为人,曰:“马革裹尸,援固可壮。”故战必持矛先士卒,或谏止之,俊曰:“我人臣也,敌在前,不死,乃趋安脱危乎?”先是,戊子岁,朝于行在,诸将献户口,各增数要利,吏请如众,俊曰:“民实少而欺以数多,他日上需求无应,必重敛以承命,是我独利,而民日困也。”行元帅府时,狂男子三百余人期日作乱,事觉,戮其渠魁,余并释之。深、冀间妖人惑众,图为不轨,连逮者数万人,有司议当族,俊力请主者,但诛首恶。
南征时,人多归俊愿为奴者,既全其家,归悉纵为民。邻境人有被掠卖者,亦与直赎还之。其天性之美类如此。俊器度弘远,善战而不妄杀,故人乐为之用。大小百战,无不克捷。为政宽明,见人善治田庐,必召与欢语,有惰者,则怒罚之,故其部完实,民惟恐其去也。
(选自《元史·董俊传》,有删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辰,会诸军围汴会:会合 |
B.子虽孩乳,亦使之序拜序:行礼 |
C.俊忠实自许许:称许 |
D.有司议当族当 判罪 |
以下各组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A.少力田长涉/书史善骑射/金贞祐间/边事方急/藁城/令立的募兵/射上中者拔为将/众莫能弓独/俊一发破的/遂将所募兵迎敌 |
B.少力田长涉书史/善骑射金/贞祐间/边事方急/藁城/令立的募兵/射上/中者拔为将众/莫能弓/独俊一发破的/遂将所募兵迎敌 |
C.少力田/长涉书史/善骑射/金贞祐间/边事方急/藁城令/立的募兵/射上中者/拔为将/众莫能弓/独俊一发破的/遂将所募兵迎敌 |
D.少力田/长涉书史/善骑/射金/贞祐间/边事方急/藁城令立的/募兵射上/中者/拔为将众/莫能弓/独俊一发破的/遂将所募兵迎敌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俊尊老爱幼,知书明理,战功显赫,是个文武全才。他重视教导子女,在作战期间也不忘为子弟寻找贤明的老师。他还善待亲戚朋友甚至家中仆人。 |
B.董俊心系百姓,不会压榨百姓谋取私利。可他手下却有人像当时的很多官员一样,虚报所猎户口获得了好处,董俊发现后向他们讲明了其中的害处。 |
C.董俊认为自己是忠实之人,事实也是如此。战场上的董俊以马援为楷模,勇往直前,即使受伤也不会怯阵退缩,人们敬佩他的同时也为他的安全担忧。 |
D.董俊善战而又不滥杀人,人们都愿意为他所用,很多人甚至愿意做他的家奴。他用财物救助被拐卖的人,看到人们勤于农事就很开心,在百姓中口碑很好。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
(2)为政宽明,见人善治田庐,必召与欢语,有惰者,则怒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