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日:“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 |
B.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诚:的确 |
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卒:士兵 |
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遭受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B.不敢兴兵以拒大王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
C.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D.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译文: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译文: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每小题3分)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醉书斋记
郑日奎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①。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笔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
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加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挟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务,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②,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惝然久之,因思余于书,洵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科头:不戴帽子。②刘伶新饮:刘伶或酒《管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省:知道。 |
B.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 |
C.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僻:怪僻, |
D.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赚:获取。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遂自投汨罗以死 |
B.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
C.余倘然久之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
D.仍挟一册与俱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作者“醉书”的一组是
①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
②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
③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
④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
⑤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
⑥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
A.①③④ | B.③⑤⑥ | C.①②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知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
B.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世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因而经常得罪来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
C.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 |
D.作者本打算戒除“醉书”的习性,但又考虑到男人痴迷诗文总胜于沉溺女色等因素,最终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放弃了这种打算。 |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19分,选择9分翻译10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夜缒而出zhuì B共其乏困gòng C秦伯说yuè 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páng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C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D阙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 B是寡人之过也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何陋之有翻译下面两句话。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情表》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下列括号内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晚有儿【息】:子 形影相【吊】:安慰 |
B.【逮】奉圣朝:等到 未曾【废】离:停止 |
C.【寻】蒙国恩:寻找 【除】 臣洗马:授与官职 |
D.刘病日【笃】:病重 不【衿】名节:自夸 |
下列括号内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急【于】星火:像 | B.臣【之】进退:取独 |
C.【无以】至今日:没有用来……的 |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因此 |
下列括号内词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
A.至于【成立】 | B.则【告诉】不许 | C.臣之【辛苦】 | D.举臣【秀才】 E、实为【狼狈】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4分,共12分)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3)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厍(shè)狄士文,代人也。祖干,齐左丞相。父敬,武卫将军、肆州刺史。士文性孤直,虽邻里至亲莫与通狎。少读书。在齐袭封章武郡王,官至领军将军。周武帝平齐,山东衣冠多迎周师,唯士文闭门自守。帝奇之,授开府仪同三司、随州刺史。
高祖受禅,加上开府,封湖陂(pí)县子,寻拜贝州刺史。性清苦,不受公料,家无余财。其子尝啖官厨饼,士文枷之于狱累日,杖之一百,步送还京。僮隶无敢出门,所买盐菜,必于外境。凡有出入,皆封署其门,亲旧绝迹,庆吊不通。法令严肃,吏人股战,道不拾遗。有细过,必深文陷害。尝入朝,遇上置酒高会,赐公卿入左藏,任取多少。人皆极重,士文独口衔绢一匹,两手各持一匹。上问其故,士文曰:"臣口手俱满,余无所须。"上异之,别加赏物,劳而遣之。士文至州,发擿,长吏尺布升粟之赃,无所宽贷。得千余人而奏之,上悉配防岭南,亲戚相送,哭泣之声遍于州境。至岭南,遇瘴疠死者十八九,于是父母妻子唯哭士文。士文闻之,令人捕捉,挝①捶盈前,而哭者弥甚。有京兆韦焜为贝州司马,河东赵达为清河令,二人并苛刻,唯长史有惠政。时人为之语曰:"刺史罗刹政,司马蝮蛇瞋,长史含笑判,清河生吃人。"上闻而叹曰:"士文之暴,过于猛兽。"竟坐免。
未几,以为雍州长史,士文谓人曰:"我向法深,不能窥候要贵,必死此官矣。"及下车,执法严正,不避贵戚,宾客莫敢至门,人多怨望。
士文从父妹为齐氏嫔,有色,齐灭之后,赐薛国公长孙览为妾。览妻郑氏性妒,谮之于文献后,后令览离绝。士文耻之,不与相见。后应州刺史唐君明居母忧,娉以为妻,由是士文、君明并为御史所劾。士文性刚,在狱数日,愤恚而死。家无余财,有子三人,朝夕不继,亲友无内之者。(选自《隋书·厍狄士文传》)【注】①挝(zhuā):击,打。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亲旧绝迹,庆吊不通 吊:吊丧 | B.令人捕捉,挝捶盈前 盈:充满、塞满 |
C.及下车,执法严正 下车:初到任 | D.亲友无内之者 内:入内 |
下列各句分成四组,全部表现厍狄士文严厉刻薄的一组是 ( )
①虽邻里至亲莫与通狎 ②山东衣冠多迎周师,唯士文闭门自守
③士文枷之于狱累日,杖之一百,步送还京④僮隶无敢出门,所买盐菜,必于外境
⑤长史含笑判,清河生吃人 ⑥执法严正,不避贵戚,宾客莫敢至门
A.①②⑤ | B.③④⑥ | C.②④⑤ | D.①③⑥ |
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厍狄士文家是北齐的高官世家,北齐被北周灭掉后,他闭门不出,坚持操守,反而受到周武帝的赏识任用。 |
B.厍狄士文为了严格执法,甚至到了为执法如山而同所有的亲友断绝关系的程度。他手下的官吏更是战战兢兢,但社会治安却非常好。 |
C.厍狄士文极其清正廉洁,但用法过度,因他揭发而被发配到岭南遇瘴气死掉的人有八九百,又抓捕鞭打这些人的亲戚,以至于给人以"酷吏"的感觉。 |
D.厍狄士文执法严明,不巴结权贵,他对人发誓说一定要依法让这些官吏死在自己手里。后来因为堂妹的事情受到牵连,在狱中愤懑而死。 |
翻译文中划线句。
①士文至州,发擿,长吏尺布升粟之赃,无所宽贷。
②览妻郑氏性妒,谮之于文献后,后令览离绝。士文耻之,不与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