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幽居初夏①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②已过头番笋,木笔③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近,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居住山阴时所作。②箨龙,就是笋。③木笔,又名辛夷花。诗人写景是如何从内容和技巧上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⑷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④宜:和顺、亲善
这是一首女子出嫁人们为其祝福的诗歌。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什么形式?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后面题目。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荣:犹“花”。
(1)诗歌前四句借春景图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从前面六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是极力赞扬的,可诗人为什么突然又紧接着说“此物何足贵”?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夏日西斋书事
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亦有 “地自偏”,但表达的情感迥异。试简要分析两者情感的不同。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再过金陵①
包佶(唐)
玉树②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注:①写于安史之乱之后。②玉树:《玉树后庭花》为宫体诗,也是宫中流行的歌词。
(1)本诗情景交融,试分析“雁行高送石城秋”一句写景的妙处。
(2)最后一句“一任斜阳伴客愁”中“客愁”的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3)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汉乐府,然后回答问题。
古诗十九首(之一)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注】①驾言迈:驾车远行。②寿考:寿命。③奄忽:很快。随物化:指死亡。
(1)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回车……摇百草”四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2)关于“荣名”一词,历来解释不一,请谈谈你对“荣名”的理解并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你这样理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