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纳米比亚局部区域图。海豹是肉食性海洋动物,克罗斯角的海豹自然保护区不到1平方千米的海滩上,常年聚集着8万~10万头海豹。回答下题。克罗斯角海豹聚集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丰富,植被茂密 |
B.地势低平,沙滩广布 |
C.离岸风和上升流明显,鱼类丰富 |
D.位于寒暖流交汇处,鱼类资源丰富 |
图示地区可观赏“倒沙入海”的奇景:红色沙漠依偎着蔚蓝的大西洋,高大沙丘的滚滚沙流飞泻入海,这种奇景的形成原因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影响 |
B.入海河流的含沙量大 |
C.中纬西风带的携沙能力强 |
D.沿岸洋流侵蚀作用强 |
图表示我国总人口变化趋势,图表示我国15-64岁组(劳动人口)人口所占比例的变动趋势(%),其中,低、中、高方案生育率分别为1.4‰、1.5‰、1.6‰。读图回答下题。2010-2050年我国人口的变化趋势为
A.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
B.生育率越高,中国总人口峰值出现的时间越早 |
C.高生育率的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例始终最高 |
D.2050年高方案和低方案的人口总数约相差1亿 |
为改善我国的人口结构,2014年我国部分省、区启动“单独二孩”政策,该政策实施后
A.延缓我国老龄化进程 | B.改变我国人口负增长的现状 |
C.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 | D.改善我国人口性别比不平衡的状况 |
图为我国东南某地区等坡度线(地表坡度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图,图中数字代表坡度 (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读图回答下题。图中河段,流速最快的是
A.A | B.B | C.C | D.D |
关于图示区域的正确说法是
A.甲河谷北侧地表径流流速快于南侧 | B.乙地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
C.丙地位于背风坡,土壤水分条件差 | D.河流从丁地流向甲地 |
图A为某河流水利工程建设后的遥感影像图,图B为该河流大坝以下河段的某观测站测得的流量过程线与流量历时曲线图,流量历时是指一年中等于和大于某一流量出现的天数之和。读图回答下题。该段河流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后
A.大坝上游河道变宽,通航条件改善 | B.大坝下游水位升高,淹没水中沙洲 |
C.河流支流数量增加,流域面积增大 | D.流量季节变化增大,两岸植被减少 |
大坝建成后,流量历时曲线上的甲、乙点将
A.甲、乙同时上移 | B.甲下移,乙上移 |
C.甲、乙同时下移 | D.甲上移,乙下移 |
2015年1月华北地区多次出现雾霾天气,图是该区域1月15日—16日的空气质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题。该时段区域内有一次明显的锋面活动,推测16日11时锋线的大致位置
A.甲线附近 | B.乙线附近 |
C.丙线附近 | D.丁线附近 |
有关下列地区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原因,正确的是
A.A地因在冷空气源地附近,风力强,污染物浓度下降 |
B.B地因吹偏南风,湿度上升,污染物浓度将升高 |
C.C地因位于锋后,盛行上升气流,污染物浓度升高 |
D.D地因冷暖空气相遇,挤压聚集,污染物浓度升高 |
图中箭头表示洋流的分布位置及流向,O为极点,EPH为晨昏线, P点正在日出。读图回答下题。下列现象与图示时间相近的是
A.墨累-达令盆地收获小麦 | B.我国北方多沙尘暴 |
C.亚欧大陆低压势力强盛 | D.苏州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 |
图中洋流
A.a洋流沿岸有热带荒漠 | B.b受东北信风影响 |
C.c流经大陆西岸 | D.abcd组成的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