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课程日益受人欢迎。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来表现一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是信息时代条件下课程的新型表现形式。近年来,在哈佛公开课、网易公开课之后,一种新的模式--慕课开始出现。慕课(MOOC,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指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具有大规模、开放、在线、互动的特点,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慕课课程覆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一门课程可以同时容纳数万人学习,学习者不分国籍,可24小时自主选择学习时间,还可以通过讨论等方式交流学习经验。随着网络课程的发展,也将会不断推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请结合材料分析网络课程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文化创新的途径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人们开始认识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良影响,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以减少碳排放的低碳生活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现在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
请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公民在构建“低碳生活”中应把握的原则。

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
材料一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为新型城镇化提出了发展方向与实践道路。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会议要求,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会议还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六大主要任务。
材料二 文化是城镇化建设的灵魂。新型城镇化应注重地区文化特色的传承、融入、发扬与创新,紧紧抓住区域的自然生态文化、历史艺术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时尚科技文化等基因,凸显城市的历史、城市的故事、城市的独特风情、市民的独特生活方式以及城市的精神。进一步放大其影响力和效力,可形成一批有特色鲜明、功能突出的旅游新城、旅游小镇、特色农村、新型社区,转变千村一面、千城一面的发展现状,推进有文化个性特色的城镇化。
(1)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党和政府应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文化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

中国经济发展至今,总量和速度已不是主要问题,内部结构的调整才是要害,一方面要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要实施创新驱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说:“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是当前最突出的经济结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方政府在主导产业发展,根本化解办法是靠市场机制,使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能够发挥出来。”
近十年来,中央淘汰过剩产能的工作陷入了“越淘汰越过剩”的怪圈:2003年国务院列入过剩产能名单的有钢铁、电解铝、水泥三个行业,2006年增加到10个,2013年扩大到19个。因为这些项目投资大、产值高,能强力拉动地方GDP,带来税收和就业。市场好时,地方政府有强烈的意愿推进本地企业产能扩张,市场差时,则会本能地阻碍本地企业退出或被兼并,甚至“别人下马我上马”。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越淘汰越过剩”是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
(1)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为我国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出谋划策。
(2)有人说,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的关键是要“管住政府”,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3)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分析地方政府在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方面的方法论要求。

阅卷材料,回答问题。
自古以来,山东就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风气不正等现象日益严重。为了重塑“礼仪之邦”的道德高地,山东省自2007年起,启动实施“四德工程”,即家庭美德突出“孝德”,职业道德突出“诚德”,社会公德突出“爱德”,个人品德突出“仁德”。
山东省在“四德工程”建设中,将公民道德规范具体化、生活化,从群众生活实际出发,发掘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让善行义举上榜,为凡人善举立传,使群众感到榜样就在身边,身边事可亲可学,凡人善举、好人好事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1)结合材料,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分析山东省开展“四德工程”建设的意义。
(2)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山东省开展“四德工程”建设的哲学依据。
(3)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就进一步推进“四德工程”建设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阅卷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状况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103年
新能源汽车销量(辆)
7181
8159
12791
17642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
0.04
0.04
0.06
0.08

备注:1.新能源汽车主要指插电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汽车。
2.2013年部分国家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比重,美国为0.6%,日本为5.17%,法国为10.78%。
材料二 为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近年来,中央财政直接补贴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终端消费,通过政策引导,推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支持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创新,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节能减排列入地方考核内容。
材料三2010年以来,受国务院委托,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广泛征求来自各方面的意见,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大量研究论证,并于2012年7月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就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产业发展目标、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政策,明确了政府在提供配套充电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责任。
(1)揭示材料一(含注)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分析国家为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所采取措施的经济原因。
(3)分析材料三所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