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1年全国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完成10382.02亿元,这是民族自治地方首次超过万亿元大关。我国少数民族发展进入新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尤其“对口支援”效果显著。截至2013年8月,江西援疆启动项目28个;到位援疆资金8亿元。
材料二2014年7月28日新疆莎车县发生严重暴力恐怖袭击案件,造成了37名无辜群众死亡及13人受伤。除了人员伤亡外,有31辆车被打砸,其中6辆被烧。今年新疆已发生多起暴恐案件。2014年4月30日,乌鲁木齐火车南站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79人受伤。5月22日,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公园北街早市发生爆炸案,造成包括嫌犯在内的43人死亡,另有94人受伤。
(1)结合材料一,说说我国少数民族迅速发展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说说暴力恐怖袭击案件的危害。
(3)为维护民族团结,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年仅14周岁的初二年级学生王某,经常旷课逃学,到电子游戏厅和网吧玩游戏,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上,老师公布了班级排名,王某排在最后一位。王某的父亲对其前途丧失了信心,回家后就将他毒打了一顿。王某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后来王某在老乡的安排下,进入一家工厂做学徒工,王某不堪重负,多次提出离开工厂,遭到厂长拒绝。
(1)王某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2)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两部法律是什么?
(3)材料中王某的老师、父亲以及厂长的行为分别违反了对未成年人的哪种保护?
(4)王某的经历对你有何启示?
材料一:现行宪法对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作了明确规定。
材料二: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而普通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只须按一般程序由半数以上代表通过即可。
材料三:我国颁布的《刑法》、《民法》和其他一些法律都写明“以宪法为依据”。五届全国人大通过宪法的同时,还对《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等其他法律作了相应修改,使这些法律符合宪法规定。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2)上述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3)谈谈我们青少年应怎样维护宪法尊严?
材料一:没有烟花——这是大运会开幕式给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8月12日晚,在深圳湾畔“春茧”上演的深圳大运会开幕式上,没有燃放一支烟花。大运会公交车需求的一半,将由2011辆新能源汽车担当,其中混合动力公交大巴1370辆、纯电动公交大巴253辆、纯电动公交中巴26辆、纯电动出租车300辆及燃料电池车62辆。
材料二:除了政府的推动,深圳市民也已渐渐把“绿色”当成了自家的事情:8月的深圳,在不少小区的停车场、地下车库、政府和企业停车场,都能看到贴着“绿飘带”的车辆——贴上了“绿飘带”,就意味着这些车主在大运会期间自愿放弃驾车上路。
(1)材料一反映了大运会推行什么理念?
(2)材料二说明什么?
(3)推行这一理念有何意义?
(4)假如你是能进入比赛现场观看,你认为应注意些什么?
材料一:2011年8月22日,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公安部决定,从即日起到2011年年底集中开展“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的“黑窝点”。
材料二:在开展“整治网络低俗之风”专项行动中,教育部加强校园网和校内上网场所的管理,大力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加强上网教育和引导,为近1亿学生网民打好抵制网络侵害的预防针。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网上低俗信息违背了哪些法律规定?对青少年和社会有何不良影响?
(3)请谈谈青少年在“整治网络低俗之风”专项行动中应做些什么。
(4)你认为应怎样解决互联网低俗之风的问题?(请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中任选两个角度作答)
材料一:2011年10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兵役法的决定、关于修改居民身份证法的决定。国家主席胡锦涛分别签署第50号、51号主席令,公布上述法律。
材料二:12月4日,是我国现行宪法颁布的日子。泰州市围绕宣传活动的主题举行了形式多样的集中宣传活动。泰州市委书记张雷指出,法制宣传教育承担着普及法律知识,弘扬、培育法制精神,引导法制行为的重要职责,对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小试牛刀】(1)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兵役法、居民身份证的法律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以它为依据?
【我思我悟】(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积极参与】(3)为了宣传宪法,学校决定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请你出谋划策:策划一种宣传形式并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我思我行】(4)在宪法实施过程中,作为青少年学生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