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的立法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止2011年8月底,中国已制定法律240部、行政法规706部、地方性法规8600多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材料二:十八大以来的几年里,我们党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坚决查处了薄熙来、刘志军、徐才厚、周永康等一批大案要案,取得了反腐败斗争的重大胜利。
(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正在实施怎样的治国基本方略?其本质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这一治国方略的哪些要求?(2)
在新的学校里,小刚分到了初一(3)班一个新的班级。但是他发现新的班级不如以前的班级好。同学们没有共同的目标像一盘散沙,大家都各干各的,各顾各的,没有一点班级责任感。为此,小刚很伤心。
结合材料请回答:
(1)你希望生活在怎样的班集体中?(至少写两点)
(2)你认为一个班级怎样才能成为优秀的班集体?请你为小刚及其同学指明努力的方向。
王某,刚上初中时,学习认真,遵守校纪,学习成绩较好。初中即将毕业之时,父母离异、对其不闻不问。他迷上了打游戏机,还经常去歌舞厅等不良场所。老师知道后也多次明示、暗示其离开学校。在一些“哥们”的引诱下,他从打游戏机发展到利用游戏机赌博,家里的钱都被他赌光了,之后,他又向别人借钱来赌,越赌越输,越输越赌,终于欠下一大笔赌债。为了还赌债,他走上了扒窃的道路。有一天,当王某正在公共汽车上行窃时,被群众发现后扭送到公安机关,公安机关依法对王某给予拘留10天的处罚。然而,他恶性不改,最终发展到抢劫他人财物,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王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
(2)王某的发展过程给了我们对青少年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什么样的启示?
荣获2014“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称号的许德旺,1990年11月6出生于苏皖交界的一个偏僻乡村。3岁时,他的父亲被卷进搅拌机齿轮,丧失劳动能力,家庭的重担落在母亲的肩上,16岁时,他的母亲罹患胃癌晚期,最终不治而亡。面对挫折他没有屈服,他奋发自强,顽强拼搏刻苦学习,最终考入东南大学。
在东南大学,许德旺是最有名的“志愿服务者”。 在校期间他倡导设立“东大土木筑梦奖学金”,开展“爱在共青城,助力中国梦”的助学活动。 2014年南京青奥会期间,许德旺成为青奥村东南大学志愿者之家综合管理岗的总负责人。由于表现突出,赛会结束后,许德旺被大赛组委会授予“青奥会明星志愿者”、“行政精英”。
(1)对此,有同学认为:“人只有经历挫折和逆境,才能成功!”对这一观点,你是如何看待的?
(2)请从直面挫折的角度谈一谈许德旺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材料一:2015年6月1日深夜11点多,载有458人的客轮“东方之星”突遇龙卷风,在长江湖北石首段倾覆。
材料二:习近平对东方之星旅游客船倾覆事件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国务院派出救援组前往现场,要求全力做好人员搜救工作,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李克强代表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率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国务委员杨晶以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即赴现场指挥救援和应急处置工作。交通运输部已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协调多艘船舶在现场搜寻。
(1)材料二反映了党和国家对生命的态度是什么?
(2)生命弥足珍贵,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有的同学认为只需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就行了,其它生命并不重要,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3)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生命呢?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张海迪怀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阅读上述材料,简要说明我们从张海迪的故事中得到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