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
(1)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十六岁参加科举,以明经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唐玄宗赐名为“志和”。 ( )
(2) 渔歌子 ,原是人名,张志和的丫鬟,后用于词牌名,此调最早见于唐朝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后来李珣、孙光宪等词人用过此调。 ( )
(3)《如梦令》的作者为宋代的李清照,这是一首忆昔词。李清照以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给人以美的享受。 ( )
一锤定音。(在正确读音后画“√”,错误读音后画“×”)
(1)索溪峪(shuǒ xī ɡǔ)( )
(2)绵亘蜿蜒(mián ɡènɡ wān yán)( )
(3)断壁悬崖(duàn bì xuán yá)( )
(4)蹚过去(dānɡ ɡuò qù)( )
(5)怦怦直跳(pīnɡ pīnɡ zhí tiào)( )
(6)返璞归真(fǎn pǔ ɡuī zhēn)( )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1)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归鸟。( )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
(3)“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
(4)“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这里运用了联想,反映了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 )
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幽径(jīnɡ) 唱和(hé) 湛(zhàn)蓝
栀(zhì)子 津(jīn)津乐道玄(xián)奥
清澈(chè)犬吠(fèi)吟(yíng)咏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望洞庭》的作者是李白。()
(2)漓江的水有三大特点:静、清、绿。()
(3)《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写的。()
判断句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明艳”的近义词是“鲜艳”。()
(2)“山势”和“气势”两词中的“势”都是“表现出来的情况”的意思。()
(3)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时,由外洞直接进了内洞。()
(4)内洞的特点是大而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