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句子,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1)我素不知天下有这许多的新奇事。( )
(2)他说完话,径自掉头走了。( )
(3)洞里边有一泓清水。( )
(4)万里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
(5)大象在慢慢地踱步。( )
(6)他常在这一带附近徘徊。( )
(7)我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一隅。( )
(8)这道菜在这儿挺鲜见的。( )
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攻打楚国()取胜的希望很大,()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2)()吴王固执己见要攻打楚国,少年()决定劝说他改变主意。
(3)()吴王的决定是错误的,我们()应该劝阻他。
(4)()少年的话很有道理,()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把下列八字成语补充完整。(15分)
(1)螳螂捕蝉,。
(2)鹬蚌相持,。
(3)精诚所至,。
(4)成事不足,。
(5)鞠躬尽瘁,。
辨字组词。
曹()蝉()侍()
遭()惮()恃()
沾()拱()禀()
帖()哄()凛()
阅读理解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1)默写,将词补充完整。
(2)词中“醉”字表明词人的结果。“不知归路”的原因可能是;也可能是。两个“争渡”表现了词人的心情。
(3) 《如梦令》是代词人所作。从“”一词我们可以看出,词人是在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词中一连两个“争渡”,表现了词人的心情。
(4)词中表现作者心底欢娱的词语是___,词中与“误入”互为照应的是“___”和“__”。
根据词内容填空。
(1)《渔歌子》是代词人的作品。词中描绘的自然景物有、、、、等,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天景物图。
(2)词中渔翁“不须归”的原因可能表面看“不须归”的原因是,实际是“不想归”,原因是。表现了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
(3)《如梦令》和《渔歌子》都是,我还知道的词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