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组进行铝热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铝热反应原理 (写化学方程式),试剂A为 (写化学式)。
(2)对坩埚内的黑色固体物质的组成,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假设I:该黑色物质为铁
假设Ⅱ:该黑色物质为铁与氧化铁的混合物
【设计方案并实验】
实 验 步 骤 |
现 象 |
结 论 |
①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稀盐酸 |
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产生 |
假设I成立,假设Ⅱ不成立 |
②滴入几滴0.01mol/LKSCN溶液 |
溶液不变色 |
【交流评价】
你认为上述结论是否合理? ,理由是 。
(3)取上述实验所得溶液,滴入适量氯水溶液变红色。
①此时涉及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②利用反应体系中存在的平衡:Fe3++3SCN—Fe(SCN)3,小组再将滴入适量氯水的溶液平均分成两份,分别置于两支试管中并编号l、2,进行如下表所示的探究。该实验中,小组主要探究的问题是 ;应重点观察的现象是 ;预计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编号 |
实验步骤 |
1 |
①滴加饱和FeCl3溶液4滴,充分振荡 |
②滴加几滴NaOH溶液 |
|
2 |
①滴加4滴1mol/LKSCN溶液 |
②滴加几滴NaOH溶液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处于周期表ⅡA族
C.主族元素A、B能形成AB2型化合物,则A与B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2或5或8
D.第ⅦA族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第ⅥA族元素的非金属性强
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①铍(Be)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②铊(Tl)既能与盐酸作用产生氢气,又有跟NaOH溶液反应放出氢气,Tl(NO3)3溶液的酸性很强,③砹(At)为有色固体,HAt不稳定,AgAt感光性很强,但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酸,④锂(Li)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物是Li2O2,其溶液是一种强碱,⑤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⑥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比H2S稳定的气体
A.①②③④ | B.②④⑤ | C.②④⑥ | D.①③⑤ |
在某密闭容器中投入X、Y进行如下反应:X(g)+2Y(g)2Z(g),若要使平衡时反应物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总物质的量相等,则X、Y的初始物质的量x、y之比应满足
A.![]() ![]() ![]() |
B.![]() ![]() ![]() |
C.3<![]() |
D.1<![]() |
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元素代号 |
X |
Y |
Z |
W |
V |
原子半径/pm |
160 |
143 |
89 |
104 |
66 |
主要化合价 |
+2 |
+3 |
+2 |
+6、+4、– 2 |
–2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化合物WV2常用于食品的漂白
B.X离子和W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单质与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X>Y
D.X和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能溶于NaOH溶液
可逆反应A(g)+3B(g)2C(g)+2D(g),在4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υ(A)=0.15 mol·(L·s)-1;②υ(B)=0.6 mol·(L·s)-1;③υ(C)=0.4 mol·(L·s)-1;④υ(D)=0.45 mol·(L·s)-1。该反应进行最快的是
A.②③ B.④ C.①④ D.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