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家罗丹(1840-1917)参观博物馆时,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曾有感而发地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依你的推论,罗丹所谓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是指( )
| A.以理性思考社会,反对专制,提倡民主与法制 |
| B.反对教会的封建束缚,主张“因信称义” |
| C.批判君权神授,提出天赋人权,建立民主共和国 |
| D.批判宗教神学,提倡人性,主张三权分立 |
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加强对工业生产的计划性管理,其决定因素是
| A.1929年发生的经济危机 | B.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要求 |
| C.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 D.全面加强干预国家经济的要求 |
1921年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市场、商品货币关系,这说明
| A.运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途径 |
| B.苏俄放弃了计划对经济的指导 |
|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发展中有一致之处 |
| D.市场和计划只是国家指导经济运行的经济体制 |
1819年一位伟人去世,人们在讣告中这样赞颂他的科技成就:“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请判断,他的科技成就是
| A.改良了蒸汽机 | B.发明了内燃机 |
| C.发明水利织布机 | D.研制了发电机 |
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那一段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完整?
| A.棉纺织业一系列发明的出现 | B.蒸汽机用于交通运输 |
| C.机器制造业的出现 | D.新型工厂制度产生 |
“他们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北大西洋的渔业、东方的商战、美洲的殖民地以及非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奴隶贸易。这些争端直接促成1652至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战争。”这里的“他们”指的是下列哪两个国家
| A.葡萄牙与西班牙 | B.英国与西班牙 | C.英国与荷兰 | D.英国与法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