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
材料一    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圃于异学。”
——陈旭麓《论中体西用》
材料二    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康有为《孟子微·中庸注·礼运注》
材料三    《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他们津津乐道于科学、民主、科技、不可知论、实用主义、自由主义、议会制度和个人主义。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倡导“肄习西学,兼讲中学”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
(2)材料二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从中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
(3)材料三对传统思想的态度与材料一、二有何不同?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近代主流思想演变的趋势。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思想的萌发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新文化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作者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写出此书的名称。
(2)材料二的观点属于那一派别?为实现其变官制(政治制度)的目的,该派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3)材料三的作者是谁?“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
(4)据上述材料,试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不同区域的文明,产生了不同特征的法系。观察该图,
回答问题。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奴隶制大田庄在东罗马帝国不占主要地位。君士坦丁堡和阿拉伯、伊朗、印度有贸易关系,是“沟通东西方的金桥”,成为繁荣的工商业中心。”
——《罗马法论纲》
结合材料和已有知识分析评价罗马法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影响。( 12分)

该图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演变的示意图,仔细阅读分析后,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政治体制是在哪件重要历史事件之后形成的?该体制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图二中的政治体制是什么?简要概述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3)扼要概述图二中的政治体制的主要特征。
(4)同图一的政治体制相比,图二政治体制有何历史进步性?
(5)王权在强化过程中与等级代表会议(新型资产阶级)既联合又斗争,最后走上对立。请用叙述的方式论证这一观点。

试述古代东方文明的历史价值和共同特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收《魏书》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的鲜卑族人所穿的不同服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2)依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迁都的原因,评价迁都的影响。
(3)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共同点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