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约略地说,对于“帝王”事实上乃是附着在天下苍生身上的一大毒瘤这一道理,战国时期的孟子和后世的黄宗羲可谓“心有戚戚然”,有着基本相似的认识。但他们也都很无奈,因为这里明显存在着一个思想困局:一方面是帝王对于人民横征暴敛、残酷盘剥的现实;另一方面,天下又不能没有帝王。对于这道难题,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里的解答也只能祭出道德说教的大旗,将希望寄托在后世君王能够积极效法那些虚幻的尧舜禹等上古帝王的样板上面……从今天的角度看,黄宗羲明显属于“看对了病症,开错了药方”。
要真正地解决“君王之害”,还是西方思想界替孟子和黄宗羲们想出了好办法。把手中握有权力的人关进一个精致的“笼子”。而一旦被关进这个“笼子”,即使他是一只“猛虎”,要危害天下也是难上加难。
——周英杰《大历史的小切面》
材料二:18世纪是欧洲封建主义崩溃和资本主义成分产生的时期,为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在哲学里面逐渐形成那正在上升到统治地位的反宗教反封建的理性万能学说,而这理性万能的学说实以中国之哲学文化输入为其外在的必要条件。正如赖赫淮恩所说,中国思想在18世纪之影响,至可称“孔子为此世纪之守护尊者”。因耶稣会士介绍孔子的学说,引起欧洲一般知识界对于中国思想研究的兴趣。历史学家们以伏尔泰为首,也极力炫耀中国以为是一个理想至治之世,道德、宗教与行政全超然不群。中国为哲人政治,授予官职时,常召集多数学者在公堂上公开讨论而选拔最有贤明的答案的委以要职。中国人为世界上最严守政治规则的国民。国王为最有力的主脑,由此主脑使国家的手足活动。中国谓为武断政治,不如以文治主义的理想称它。青年竞入大学而从事探讨他日出仕时所应熟悉的国法民情,所以中国大学乃有举世无双的荣誉。
----朱谦之《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孟子与黄宗羲对于帝王是“毒瘤”有着基本相似的认识,请用所学知识说明之。并指出为什么说黄宗羲属于“看对了病症,开错了药方”?
(2)真正解决“君王之害”的根本应是什么?在这方面西方思想界提出了哪些具体的好办法?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能想出这些好办法的原因。
(3)材料二中西方思想家如此推重被黄宗羲斥为“大害” 的中国政治,其原因何在?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全球范围来看,局部战争仍然不断,军备竞赛仍然没有停止,核“达摩克利斯剑”仍然悬挂在人类的头上,变异性的战争暴力(国际恐怖主义等)仍在扩散,作为当代战争重要根源的霸权主义仍在肆虐,稳定与持久的和平仍然遥远。……21世纪的世界仍然处在矛盾、斗争和震荡之中。
——摘编自李巨廉《战争与和平历史运动的转折》
材料二塞拉利昂大学教授斯潘塞在总结两次大战给人们的教训时说:“战争决不可成为国家关系中的选择——不能用火去灭火。如果战争成为选项,其代价十分高昂,不仅对战败者、而且对战胜者都会造成削弱。”
中国国防大学副教授吴琼认为,当今人类社会不具备世界大战的时代特征:世界市场从不完善、缺少开放性发展到有序合作、甚至共赢;从国家以军事安全为核心转向谋求综合安全;世界狂热民族主义情绪与和平主义共存。
——2014年7月26日新华网《为了第三次世界大战不再爆发——中外专家热议战争与和平》
(1)根据材料一分析“21世纪的世界仍然处在矛盾、斗争和震荡之中”的原因。根据材料二分析,当今世界在防止战争方面具有哪些有利因素?(7分)
(2)依据上述材料,结合两次世界大战的有关史实,你认为应该怎样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战争?(8分)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狄德罗说:“自然法和国家法乃是臣民服从政府或者必须服从政府的条件。这些条件中的一个条件就是:只是凭着臣民的选择和同意,才有支配他们的权柄和权威,君主决不能运用这种权威来破坏那个使他获得权威的法规或契约,只要一破坏这种契约,他就会对自己不利,因为他的权威只有凭着树立权威的那种资格才能继续存在。”
——北京大学哲学系编《十八世纪法国哲学》
材料二伏尔泰说:“当君主是一个哲学家时,对人们来说是最大的幸福”。“仁慈的国王是上天能给予大地的最好的礼物”。……狄德罗说:“开明君主的专制统治总是坏的。它的优点是最危险、最有害的诱惑”;“公正、温和、开明然而专制的统治者连续几朝的统治,对人民来说也许是最大的不幸,因为巧妙的统治会使人民完全忘记自己的特权、陷于彻底被奴役的境地。”
——摘自《世界通史》第二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狄德罗的基本思想,并分析这些思想产生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伏尔泰和狄德罗观点的不同之处。(6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土地革命时期的政策路线是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抗战时期,党实行了“双减双交”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解放战争时期,我党的土地改革路线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主要做法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1950年至l952年间,新中国发生第一次土地改革。其政策出发点为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1953年至l956年间的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土地改革,农民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由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
1979年之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不具有所有权。
——甄爱军《近代以来中国历次土改》
(1)依据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上述土地改革中使所有制性质发生变化的改革及其变化方向。指出其余改革的侧重点。(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次改革的共同点。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9分)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面是2002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
1.使学生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
2.使学生具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3.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标内容续写一条建议要求,并说明续写理由。(12分)(所提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25分)科技进步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69年,法国人卢索创建的“印艺社”,拥有一间全新的印刷工坊与六台印刷机,大量印书供应欧洲各地达25年之久。除了伏尔泰、卢梭的作品外,还创办“百科全书期刊”,并推广百科全书派的论著。有学者统计,l789年以前,欧洲的出版商一共印刷了大约24000部《百科全书》,至少ll500部到了法国读者手中。
——摘编自[法]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
清代,商业雕版印刷广泛传播。福建的四堡地区在17世纪后期兴起家族经营的书坊。四堡书业主要出版教育文本、实用指南手册(如礼仪指南、医药用书、风水手册等)和通俗小说等全国通行书籍。其中教育文本最畅销,它囊括了各种有助于考试的辅助资料,如朱熹注本《四书》;还有宣称对经商的读者大有用处的《信札/字辨》书。l8世纪,四堡书业的销售覆盖了南方九省,他们带着识字读物和经典书籍向南部内陆和边陲日益增长的人口传播文化。
——摘编自[美]包筠雅《中国书籍社会史:四堡书业与清代书籍文化》
材料二 1957年罗伯特·索罗发现,在1909—1949年期间美国非农业经济增长中,资本增加的效果大约占生产率提高的l2.5%,而技术进步的效果则占88%。丹尼森对l948—1973年间有关资料分析、计算,得出结论:技术进步对美国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0.3%,对提高劳动率为68.6%。
——《评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多大》
受投资规模急剧扩张的影响,2000年之后,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于20世纪90年代而言,更是进一步削弱。这种状况,致使我国的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至多只存在微弱的正相关关系。
——20l4年7月25日中国网《社科院:中国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仅微弱正相关》
(1)依据材料一,概括l8世纪法国“印艺社”和中国“四堡书业”图书出版的主要差异。这种差异说明的实质问题是什么?(15分)
(2)材料二中美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说明了什么?对比中美经济发展状况,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