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做出战争决定的是
| A.公民大会 | B.五百人议事会 |
| C.民众法庭 | D.元老院 |
下幅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 C.新中国的成立 |
|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
章百家(党史专家):我觉得1945年是一个很关键的时刻,几乎是唯一有可能走上和平建国道路的一个机会。下列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是
| A.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的签订 |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
| C.三大战役的胜利 | D.1949年国共北平和谈 |
蒋介石在抗战胜利时说:“……我们一贯声言,只认日本黩武的军阀为敌,不以日本的人民为敌;今天敌军已被我们盟邦共同打倒了,我们当然要严密责成他忠实执行所有的投降条款,但是我们并不要报复,更不可对敌国无辜人民加以污辱,……则冤冤相报,永无终止。”此讲话具有
| A.强烈的民族情绪 | B.浓烈的复仇情绪 |
| C.宽容的和平色彩 | D.软弱的投降色彩 |
据下图分析,造成共产党力量发展的可能是
| 年度 |
共产党员数 |
工会会员 |
农民协会会员 |
| 1925 |
994 |
450000 |
200000 |
| 1926 |
12000 |
1200000 |
3000000 |
| 1927 |
57000 |
2800000 |
9800000 |
A.北伐战争B.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D.抗日战争
下列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名称 |
地点 |
创刊时间 |
出版期数 |
刊 期 |
| 劳动与妇女 |
广州 |
1922 |
11 |
周刊 |
| 新妇女 |
上海 |
1920 |
25 |
半月刊 |
| 妇女评论 |
苏州 |
1920 |
9 |
半月刊 |
| 解放画报 |
上海 |
1920 |
24 |
月刊 |
| 妇女声 |
上海 |
1922 |
10 |
半月刊 |
| 妇女评论 |
上海 |
1923 |
104 |
|
| 妇女周报 |
上海 |
1922 |
189 |
周刊 |
| 妇女与家庭 |
上海 |
日刊 |
A.辛亥革命的推动B.五四运动的影响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国民革命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