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大抵徽俗,人十三(十分之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徽商重视买田置地,扩大再生产
B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指人伦物理)……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作者强调天理与人欲是对立关系
C
明朝中期,景德镇陶瓷业有官窑58座,民窑二三百座,一部分宫廷所用瓷器的烧制由民窑完成
民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D
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和日本生产的白银合计38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7000或10000吨。
中国商品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宋明理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部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此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外传播文化 B.儒家的思想主张在欧洲曾得到普遍的推崇
C.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的初期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卢梭在《民约论》中说:“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A.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 B.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制约
C.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 D.议会至上以法治国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对其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

A.“天人感应”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为皇权所需要
B.新儒学一定程度继承了先秦儒学民本思想
C.强化君主专制的同时主张人君“行仁政以顺天道”
D.“顺天命”与“大一统”的政治思想符合汉高祖的统治需要

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A.打开了闭关锁国的大门 B.英国实现了对中国的占领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确立

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对它们所反映的主题描述恰当的

A.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B.人文主义成为主要思潮
C.人和世界的被发现 D.新航路的开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