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中学七(7)班的思想品德老师为了增强学生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组织学生开展了以下活动。假如你是该班的一名学生,请你积极参与。
[漫画赏析]老师让学生赏析下面的漫画:

(1)这两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问卷调查]该班班委会对本班学生吸烟和酗酒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得以下数据:

性别
吸烟率(%)
酗酒率(%)

15.3
16.8

1.6
2.2

(2)以上数据反映出了什么现象?
[真情劝告]老师让全班学生同桌之间相互劝告对方不吸烟、不酗酒,远离黄、赌、毒。
(3)你应该对同桌说些什么?(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任意2个角度回答即可。6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正确对待择业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分析问题:
材料:2013年6月8日,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廉思课题组在北京举办我国首部青年蓝皮书《中国青年发展报告》发布会,第一次提出“拐点一代”的时代论断。书中指出,“刘易斯拐点”、“老龄化拐点”、“城镇化拐点”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三大拐点。其中,“刘易斯拐点”预示着中国将由生产型社会化向教育型社会化转变。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意味着劳动力无限供给特征逐渐消失,支撑我国经济30年高速增长的丰富劳动力开始变得稀缺。对劳动者知识技能要求的提高,导致青年所必须的学习期限延长,参加工作的时点推后。广大青年将接受更长时间的教育型社会化熏陶,较晚地体验社会责任感,具有普遍的乌托邦倾向,形成自己价值观的机会多。
思考:
(1)请你结合材料概述“刘易斯拐点”的社会特点。
(2)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代青年在“刘易斯拐点”到来之际如何应对?

某中学初三1班进行“建设节约型社会”专题复习,老师指导同学们根据主题词收集和筛选时政材料,梳理和整合考点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请完成他们的学习任务。13分
理解以下主题词与时政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将代表主题词序号填写在下列表格中最合适的位置上,每个序号只填1次。
①技术创新,科技引领②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③节约美德,薪火相传④国情出发,法制约束


时政材料
主题词
1
近年来,中国先后推行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和全民科技行动,国家科技部致力于节能科技创新,攻克了可再生能源与石化燃料高效清洁利用技术难关,开发出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节能技术,在煤燃烧、煤气化、太阳能电池、生物催化转化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基础研究成果。


2
2013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严格控制国内差旅费、因公临时出国(境)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会议费、培训费等支出;全国很多城市社区举行“例行节约,让我们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公益活动,成千上万名义务宣传员走上街头向人们发放“节约”倡议书,呼吁市民弘扬传统美德,厉行节约、杜绝浪费。

3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相对不足。专家呼吁,要加强环境资源、粮食资源、水资源及各种主要矿产资源保护法的制定和完善;制定反对浪费的法律法规,以惩罚严重破坏环境资源者和严重浪费资源者。

(2)请分别分析上述时政材料中各举措的现实意义。

阅读材料,简要回答。
材料一:2014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明了2014年工作的方向,表达了政府深化改革的决心。在报告中,“改革”是最滚烫、最高频的词。他指出,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改革、深化改革、推动改革、深入推进改革、加快改革、启动改革……”——《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二字出现了77次,堪称历年之最。
材料二:李克强总理针对“改革”的表述,甚至有一种悲壮色彩,“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籓篱”。他向全体国民承诺,下定决心自我革命,不惜触动既得利益集团根本利益,坚决将改革推向深水区。公开资料显示,这是李克强总理第三次在讲话中提及“壮士断腕”。 请思考回答:
(1)李克强总理向全体国民承诺,下定决心自我革命。针对“改革”的表述,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籓篱”。这说明了什么?
(2)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二字出现了77次之多,集中表达了政府深化改革的决心。请结合所学课文知识简要谈谈改革的重要性。

材料一: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成功发射,经过12天的奔月、绕月于 14日在月球表面成功着陆,“玉兔”号月球车驶上月球,在月面印出一道深深的痕迹,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材料二:中国与美国科技创新比较表

项目
科技对经济发展
的贡献率
对外技术依存度
高级技工占工
人比例
科学素养
人口比例
美国
70%以上
5%
40%
89.3%
中国
33%
50%以上
3.5%
32.5%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什么?
(2)针对材料二的情况,我国要实施什么战略?为什么要实施这一战略?
(3)为了缩小材料二所反映的中美之间的差距,中学生要怎么做?

材料一:中国人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已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可谓传承既久,源远流长。王安石诗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道尽了中国人春节燃放烟花爆竹吉祥喜庆之情。
材料二:燃放鞭炮时会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氮(NO2) 等有害气体,产生大量烟尘颗粒,加剧雾霾;燃放烟花炮竹产生的噪声达135分贝,让除夕之夜的人们难以入眠;燃放烟花爆竹还经常引起火灾和安全事故;生产烟花炮竹需要消耗把宝贵的资源纸张(树木)、化工原料。从1993年起,北京等城市陆续出台规定禁止在城区燃放烟花爆竹。
材料三:春节期间小明同学在市区偷偷燃放烟花炮竹,有同学劝他说“在市区燃放烟花炮竹违反有关规定”,但小明说“我燃放烟花炮竹是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于是,几个同学开开心心地燃放了一阵烟花爆竹,走后还留下一堆烟花爆竹的碎屑。
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并依据初中思想品德课所学知识对小明的言行进行评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