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学派,其中主要包括西方的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马克思主义者和许多接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学者,把1839~1842年的鸦片战争看做近代中国的起点。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以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的80年为近代,以“五四”运动开始以后的历史为现代,……这是最近十年来的事,也是学习苏联科学地区分近代和现代历史的结果。
如果说以社会的质变作为近代和现代史的分界线是正确的话,那么中国近代史的下限,就不应是“五四”运动,而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陈旭麓《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年限问题》(1959年11月)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学派”将鸦片战争看做近代中国的起点,可以使用哪些证据?
(2)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年限问题,材料二提出哪几种观点。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说明理由。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两伊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针对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地位变化问题,有学者提出了如下观点:
观点一: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是中国)的奇迹。
观点二: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我们大部分人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
观点三:1945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头戏并不发生在西方(欧美),而是发生在东亚,日本明显赶上了最富有的西方国家,台湾和南韩没有落后很远,中国沿海重要地区现在正在紧随其后。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你是否支持观点一?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支持或反对的理由。
(2)观点二中“北大西洋胜利”包括了西欧的发展,请概括指出自19世纪初到1945年西欧发展的主要原因。
(3)观点三肯定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成绩,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对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的评论,观点三明显忽视了西方的作用。请结合史实说明,西方国家为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

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88~1894年日本工厂和蒸汽机数量增长示意图。

材料二 1901年日本八幡钢铁厂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八幡钢铁厂的比例),其原料主要是从中国掠夺的湖北大冶铁矿石。
注:以上两幅图是根据周一良《世界通史》(近代部分)和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提供的数据绘制。
(1)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日本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
(3)这种经济上的变化导致这一时期日本政治上出现了哪些变化?

古今中外,无数的仁人志士强调关注民生,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的体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此观之,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也,何可言无也?吾故曰,虽大圣人不能无势利之心。则知势利之心,亦吾人秉赋之“自然”矣。
——《李氏(贽)文集》卷一
材料二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每县开创自治之时,必须先规定全县私有土地之价,其法由地主自报之,地方政府则照价征税,并可随照价收买……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各县之天然富源及大规模之工商事业,本县之资力不能发展与兴办,而须外资(指外地资本)乃能经营者,当由中央政府为之协助。——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材料三我们不要四面出击。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我们一定要做好工作,使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都拥护我们,使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不反对我们。——毛泽东《不要四面出击》
材料四社会给予他们的委托以及上帝和自然法对各种政体的国家机关的权力所定的界限:第一,它们应当以正式公布的固定法律进行统治,这些法律不论贫富、不论宫廷权贵和乡村农夫都一视同仁,不因特殊情况而有所改变。第二,这些法律知识为了人民的福利这一最终目的,此外不应再有其他目的。第三,未经人民自己或其代表同意,决不能对人民的财产课税。第四,(立法权和执行权该由不同的人员行使,法官应该独立。)立法机关既不应该也不能把制定法律的权力转让给其他任何人,也不能把它置于并非人民安排的其他任何地方。——洛克《政府论》
(1)材料一所述思想主张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建国大纲的主要主张(不得摘抄原文)。(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30年代初期,我们是怎样使农民、小手工业者都拥护我们的?建国初期,我们又是怎样使民族资产阶级中的大多数不反对我们的
(4)依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洛克的主要思想主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克伦威尔的主要活动

材料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进步的共和主义者赖德洛指出:“国家本来可能在一个短时期达到人类所向往的幸福境界,然而由于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
材料三“在我们的时代,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纳萨尔尼·克鲁奇的《克伦威尔的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军事、政治方面的哪些史实能够得出这一结论?
(2)材料一中的哪些史实可以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3)材料二、三在对克伦威尔的评价方面存在的共同局限是什么?你认为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4)结合时代背景,你如何认识克伦威尔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之间的关系?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力图在实践中推行德尔菲关于限度与节制的训导,将其运用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一个被贫富纠纷所撕裂的城邦中引入一种社会平等的理想。
——赵明《论梭伦立法》
他在诗中写到: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应当抑制你们傲慢的情怀,使它谦逊/不要以为要什么有什么,我们绝不会永远服从。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分为二十级爵);为私斗争,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宗师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以致“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所谓“商君相秦十年,宗师贵戚多怨望者。”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你得到的核心信息是什么?在政治上是如何实践它的?
(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的真伪,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3)根据两则材料说明改革内容的共同点,并从阶级本质上分析两次改革实行这一措施的原因。
(4)从上述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你认为探究历史问题主要分为几个主要步骤?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