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事件?图二与图一又是什么关系?
(2)图三和图四分别反映了怎样的革命道路?对此你有何认识。
(3)如果我们对上面四幅图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课题研究,请你为该课题命名,并简要说明理由。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巴黎公社在民主制度建设上的创举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金融活动在人类社会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中枢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中叶以后,典当业有了新的发展,清代典当业特别发达。按照惯例……银两“肥进瘦出”,即收进银两重而借出银两轻。农民的当件与金额,占总额的一半以上,其次为市民、小商业者、手工业者等乡镇平民,各占l0%左右。
(1)据材料一分析,明清典当业的发展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材料二日升昌票号的掌柜和伙计以人力入股,是为身股,俗称“顶生意”。身股与银股一样,都享有同等分红的权利。大东家所代表的所有者只决定企业的大事,而日常经营管理,完全交给大掌柜。它还有类似于现代复式记账的“龙门账”,银票的印制、密押和销毁程序,总号监督分号的“巡庄制”等一套相当完善的业务管理制度。
(2)据材料二,概括该票号经营方式的主要特点。这对当代中国企业有何借鉴意义?
材料三全国银行资本总额,1912年为3625万余元,l920年为5197万余元,1925年为l5816万余元,l3年间增长了4倍多。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前13年(1912—1924年)仅济南一地就开设银行23家:占1912—1936年间新开设银行的77%。
——《中国金融年鉴》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近代银行业发展中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中外历史人物评价】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历史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提出的时间是在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这次合作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历史条件下,由中国共产党首倡和积极推动,国民党蒋介石在日本侵略严重危及其统治的现实逼迫下,为共同抗日而实现的。但是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调整了对内政策,由联共抗日转变为积极反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是把抗日战争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阶段看待的。进行抗日战争,不仅要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还要为建设新中国创造条件。毛泽东……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朱燕娜《浅析二次革命论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论的提出背景》
材料二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性质,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但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这个阶段上,一般地还不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农业,但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所发展起来的各种合作经济,也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新民主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毛泽东提出这一理论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阐述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的特点。该理论政治制度的特点在创立新中国时是如何实践的?
(3)综合上述材料,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创立看,体现了毛泽东怎样的创新精神?

明治维新是世界近代史一次重要改革,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治维新后,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急速发展,国内统一市场的初步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把全国的农业也纳入资本主义发展的轨道。因此,新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就是必须解决土地问题……明治政府在农民斗争的压力下,担心丧失“民心”,可又害怕真正彻底的土地革命,终于采取了自上而下实行改革的办法。
——伊文成等著《明治维新史》
材料二在东方后进国的日本,资本原始积累这一历史过程,与英国和其他西欧先进国家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日本地主制度下的资本原始积累,其主要特点不是农民生产手段的被完全剥夺,而是农民剩余产品(剩余劳动)的被剥夺。其剥夺的主要方式,是国家征收地税。
——万峰《日本资本主义史研究》
材料三改革中获益最多的是地主阶级,地主的地租直接来自佃农的剩余劳动以及部分必要劳动,而不是来自农业资本家的超额利润,这种地租显然带有封建地租的色彩。而地税改革给广大佃农带来的却只有苦难,……地税改革后的日本农村,每年都有大批农户丧失土地,或沦为佃户,或加入城市产业后备军的队伍。
——穆良平《日本地税改革探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明治维新后日本农业改革的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中日本地税改革的作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在土地和地税改革方面的相关内容。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评价明治维新期间的农业改革。

二战以来,中美两国均对对方呈现过不同的媒体报道,从中亦可见证两国交往历史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中国在美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历史时期。
——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年)》
材料二 《人民日报》对美报道语态所占比例对比统计

材料三 2010年美国人给中国打分为49%,基本是处在所有被调查国家的“中间地带”。超过半数(52%)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既不是合作伙伴也不是敌人,25%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合作伙伴,只有17%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敌人。
——据美国知名民意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
材料四 中国国内民族情感的上升,美国经济的紧张,以及中国经济模式的改变,所有,这些都会影响中美的共同利益。……来自中国最大的挑战并不是在国际上的地位,而是中国对于现在全球化体系的不满。
——《时代周刊·来自中国的新挑战》(2010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并结合所学简述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媒体对美国形象的塑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据材料三、四分析,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的主要印象是什么?美国认为中国在哪些方面对其形成挑战?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0年前后,所有的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大量生产的两种主要方法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第一种方法是制造标准的、可互换的零件,然后以少量的手工劳动把这些零件装配成完整的单位……第二种方法出现于20世纪初,是设计出装配线……在美国,农业机械的发明也得到了促进……与这些新机械同样重要的是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成品、也提供农业成品的世界市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资本主义国家将资本输出作为金融资本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从而加速了资本的跨国流动,发展起国际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形成世界性的金融资本体系。
——刘金源等《全球化进程中的反全球化运动》
材料三 在金字塔顶端的是少数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其底端是处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广大亚非拉美落后国家。这时,世界上形成了两大类国家: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
——千枝松《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19世纪晚期,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及流通方面有怎样的进步?
(2)依据材料二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促进世界市场发展方面有什么新进展
(3)依据材料三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怎样的国际分工?
(4)综合上述材料,概要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请据此为我国当前合理参与全球化竞争提两条有益的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