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4分)“价值破坏”和“价值构建”是近年来伦理学与历史学研究的交叉领域,无论是“破坏”还是“重建”,都反映了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58年,雅典设立奥泰里克专项基金,规定穷人观剧只要不中途退场,即可得到两个奥波尔的观剧津贴制度。……因为有两个奥波尔,有人就以为自己的生活有了保障,不用做任何事情,只用在观剧的时候呼呼大睡。后来,观剧者的呼噜声、吵闹声让人几乎听不到表演者在说什么,观剧者的欺骗超越了表演者的表现。在两个奥波尔的诱惑下,雅典人变得不在那么自觉、有序、善良。
——根据齐默恩《希腊共和国》、古郎士《希腊罗马古代社会研究》整理
材料二   新的价值观念在16世纪后的西欧形成了巨大的浪潮。英国街头戏剧中的一段台词所说:“金钱,这是大家的宠儿,一切欢乐的源泉;金钱,这是医治一切苦闷的良药,这是世人所珍藏的珠宝;金钱,这是妇女所拜倒的偶像。”
材料三   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
——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
(1)试从“价值构建”和“价值破坏”的角度对材料一中提到的古代希腊观剧津贴制进行全面评价。(4分)
(2)材料二中的新价值观指什么?(2分)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的相关史实,简要分析这一新价值观确立的原因。 (6分)
(3)分析20世纪初一批新式知识分子主张“道德伦理革命”,价值重构的原因。(6分)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社会价值构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6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文艺复兴 古希腊的历史遗产 新文化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观察下列图片

材料二: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材料五: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岳麓版必修2》

(1)结合材料一说明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
(2)材料二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关系的?形成了什么样的经济政策?该政策有何影响?
(3)材料三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关系的?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1分)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1分)
(5)根据材料五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有时寄宿来城市,海岛青冥无极已。”唐宋诗词中已有“城市”一词了,不过,这城市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城市概念却有不同。古代的“城”是统治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指集中进行商品交易的地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汉画像砖上的集市场景(图一)

(1)图一反映了什么现象?汉代的“市”有何特点?
材料二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门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杜牧《汴路即事》
(2)草市兴起于何时?唐代草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4 分)
材料三

图二:唐代长安城(西北角)图三:《清明上河图》
(3)从图三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二唐代长安城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37年李四光终于完成了《冰期之庐山》的初稿,明确地指出庐山是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典型地区,是“困惑难解和耸人听闻学说的诞生场所”。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牛顿是一位非凡的人物,因为他在诸多不同领域中做出了如此十分重要的贡献。如数学、天文、光学、力学等……
牛顿对物理学具有丰富创造力的思维方式,通过种种方式,他按照实验和批判观察所揭示的情况用数学对外在的世界进行了描述。
——(美)科恩著《科学中的革命》
材料三: 爱因斯坦将伽利略和牛顿的力学以及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电动力学结合在一个自洽的体系中。他将时间和空间、物质和能量组合在一起,作为单一连续中的相互依存的变量。
——(美)杰拉德·皮尔著《科学家的探索与成就》
请回答: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庐山是“困惑难解和耸人听闻学说的诞生场所”这句话的含义?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牛顿在天文学方面取得什么重大成就?试分析牛顿取得如此大成就的客观原因。
(3)牛顿经典力学有什么局限性?爱因斯坦如何发展了牛顿的经典力学?
(4)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三位科学家所具有的共同素质。(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关注民生,追求公正公平,建设民主法制,实现和谐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子曰:仁者,爱人;”“克已复礼为仁”;“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
爱人,使民以时”——《论语》
(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今天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有何借鉴意义?
材料二只要对人性略知一二,我们就会相信……几乎没有什么人会为了公益而一再牺牲一切看得见的私益或实惠。……任何体制,若不是建立在根据这些准则所推定的真理之上,就不可能成功。——华盛顿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华盛顿政治思想的主要闪光点。简要指出该思想遗产对我国的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材料三 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中国毛泽东”(下图)

(3)怀着建设美好社会的坚定信念,毛泽东对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革命道路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该道路的理论思想是什么?请简述其主要内容。
材料四:下图所示是美国《时代》杂志1985年某一期的封面。画面很清楚地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和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时代的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哪一决定。该期杂志封面上的“CHINA Moving Away from Marx”( 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的说法对吗?请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

乔治·华盛顿、甘地、孙中山都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三人都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进行了不懈努力。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乔治·华盛顿圣雄甘地孙中山
(1)华盛顿、孙中山、甘地三人享有“国父”称誉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材料二人类的公正不是建立在暴力的基础上,真正的公正是建立在自我牺牲、道义和无私奉献的基础上的。……我相信非暴力这种武器属于最强者。我相信,一个最坚强的战士才敢于手无寸铁,赤裸着胸膛面对敌人而死。这就是不合作的非暴力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坚持非暴力的不合作主义,……
——甘地:《论不合作》(1919年11月)
材料三

甘地的手摇纺车甘地的食盐进军
(2)概述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目标及其主要事迹。
材料四 1894年,孙中山上书直隶总督李鸿章,提出革新政治的主张,但遭到冷遇。孙中山由此感悟到“和平方法无可复施”。
材料五 1893年以后到22年中,甘地将印度教派的仁爱、不杀生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甘地主义”的思想。
——以上两则材料均引自人民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3)孙中山和甘地在领导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指导思想)上有何不同?依据上述材料比较分析影响两者走不同道路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