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溯自各国通商以来, 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 年减一年, 往往不能相敌。推原其故, 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 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 省费倍蓰(xi, 五倍)。……
材料二 据海关统计,1914~1918年间,我国进口货物价值比1913年减少了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了14.8%~20.5%,入超由每年的2亿多海关银减至3000多万两,1919年更减至1600多万两。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后, 中国的对外贸易面临着什么问题?(2 分)请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以上问题的原因。(3 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2 分)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苏联解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自变法以来,侵略所得的土地,大抵直隶君主,大的置郡,小的置县,郡县的长官都非世职,也无世禄。始皇沿着成例,每灭一国,便分置若干郡。……既吞并了六国,秦遂成为一个纯粹郡县式的大帝国。于是始皇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每郡置守,掌民政;置尉,掌兵事;置监狱史,掌监察。这种制度是仿效中央政府的。
——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二可以作为一个标志性事件的,是1620年的“五月花事件”。经过讨论通过了一项公约,就是《五月花公约》,它是一个民主集体的雏形,大家共同服从于某些条例、某些规则,然后选出一个人来管事。这样就开始了在这块大陆上的生存和开发。……在和英国打的时候,十三个邦(州)联合起来,等到把英国打败后,各自还是分散治理。1777年召开“大陆会议”,通过了《邦联条款》,宣布结成“永久性的同盟”,名称叫“美利坚联邦”(中文译作“美利坚合众国”)。各邦(州)仍保有自己的独立自主权,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越来越复杂,有些人就主张应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管理这个联邦。于是1787年各邦代表举行了一次有名的会议,史称“联邦制宪法会议”。
——资中筠《美国十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成为“郡县式的大帝国”与美国举行“联邦制宪法会议”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秦“帝国”与“美国”政治制度在建立过程中的不同特点及本质区别。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主编《时务报》,发表了《变法通议》等文章,鼓吹变法,宣传“民权论”,在国内政界和知识界引起强烈反响,一时“康梁”并称。变法失败后,他陆续撰写了一批宣传西学的文章,简要介绍西方著名学者和思想家的哲学、社会学和伦理学观点,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对思想界和知识界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使他的思想体系更为理论化和系统化。
他的思想从总体上说,是在不断追求真理,探索未来。例如,他追随康有为变法,但为了寻求真理,又同其师激烈辩论抗争,康有为扶持溥仪复辟,他又给予严厉批评;他反对共和,反对革命,同革命党人论战,但武昌起义后,他又表示热烈拥护民主共和,并出任民国政府的总长;他拥戴袁世凯做大总统,并为他献计献策,但当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他又与蔡锷一起,举起护国大旗,讨伐袁世凯。
——摘自陈国庆、聂苏秦著《中国近代思想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对康有为和民主共和的态度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时期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实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思想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根据治安维持法等法令,日本对军队和政府不利的消息被秘而不宣,进而被修改成对军队和政府有利的消息加以宣传。天皇是神,是超越国家的存在。对老百姓来说,军队的命令就是天皇的命令,所以不能反对战争,直到天皇下令停战为止。战争领袖在开战以前对人民煽动说:我国是由于皇祖神敕而成为天皇万世一系的世界第一的神国,优秀的日本民族要参加天皇的圣战。日本人被优越感煽惑着,丧失了正义感,心安理得地侵略其他国家,杀戳其他民族。国家危机的说法不断传播,被煽动的国民信以为真,陷于偏狭的国家主义,成为推动战争的力量,还自以为是。
在日本教育中,战争这段时间变成空白。在观念保守的文部省的安排下,1937至1945这一风云变幻的年代,在它钦定的教科书中一笔带过。而随后的年代,由于日本日渐繁荣,对战争的记忆日渐淡化,新的一代对历史真相、对确切发生过的事件,实在是所知甚微。年长的战争幸存者,包括对这一时期应该有更多了解的政治领袖们,采取了对当时发生的事件一概不认帐的态度。
——摘编自(美)基伯尼著《战争——日本人记忆中的二战》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日本政府将国家引向战争之路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日本不直面战争历史的原因及其后果。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美国的立国经验是很独特的。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府而后才有国家,这就使立国者在做出某种重大决策时,不得不把地方利益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因此,“州权”的处理成为美国立国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摘编自何顺果著《美国史通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独立前后“州”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787年美国宪法是如何处理“州权”这一大难题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当时还面临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其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通典》称:“秦自孝公纳商鞅策,富国强兵为务,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注意按照职务分类,选拔那些能够胜任该项工作的人来担任此职。秦《内史杂律》规定“除佐必当壮以上”。刘邦进入壮年,才试为亭长,秦汉时的博士限年五十以上。《为吏之道》提出的处理君臣上下关系的总原则为:“为君则鬼(怀),为臣则忠。”并将“君鬼(怀)臣忠”视作为政的根本。秦始皇在巡游全国各地所立的记功刻石中,就曾留下了不少要求臣民效忠于皇帝的说教。秦《除吏律》有多条法律规定,不得以“废官”为吏,不得任刑徒和未决犯为吏等。
——摘编自黄崇岳总主编《中国历朝行政管理》
(1)根据材料概括秦官吏选拔入仕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与前代相比,秦选拔官吏的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