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5月,毛泽东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说:“原子弹就是这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我们就搞一点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10年功夫完全可能。”文中的“人家”是指
| A.垄断核武器的超级大国 | B.国内反革命残余势力 |
| C.盘踞台湾的国民党当局 | D.猖獗的日本右翼分子 |
“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该观点主要认为“中体西用”理论
| A.出发点是在中国实现政治变革 |
| B.目的是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 |
| C.为西学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
| D.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 |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甲午战后
|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
| 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 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
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捷音》一诗中,有“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的词句。令康熙如此感叹的事件
| A.驱逐了殖民势力,维护了国家主权 | B.安定了东南边疆,实现了国家统一 |
| C.抗击了外敌侵扰,维护了边界安定 | D.平定了地方叛乱,消除了分裂威胁 |
《文献通考》描述宋代官制:“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材料反映的宋代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是
| A.重视分权和制约 | B.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
|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D.重文轻武 |
北魏创立的均田制,隋朝到唐初一直沿用,这一制度旨在
| A.确立土地私有制 | B.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 |
| C.打击官僚地主的势力 | D.杜绝土地兼并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