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社会日益分裂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敌对阵营,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下列作者的表述与上述时代背景无关的是( )
| A.司汤达:(工人)每5~6年就失业一次,他们只好在街头卖唱 |
| B.李斯特:(里昂工人)身陷苦难和令人难以忍受的贫困环境之中 |
| C.奥斯特洛夫斯基: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
| D.巴尔扎克:法律把金钱定为衡量一切的尺度 |
19世纪90年代在中国通商口岸或内地市镇、城乡,出现了“衣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说明了
|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 B.民国的建立改变了人们的服饰习惯 |
| C.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D.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
近代中国,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很多有识之士意识到,在机器竞争时代,“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于是纷纷兴办实业以救国,中国工业化开始艰难起步。其标志是
| A.洋务运动 | B.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
| C.外国在华设厂 | D.维新变法 |
17世纪上半叶,荷兰人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手段是
| A.建立大种植园 | B.海盗劫掠 |
| C.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 D.黑奴贸易 |
下列关于19世纪末出现的“大企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 B.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
| C.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 | D.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列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 A.兴起于重工业 | B.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
| 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 D.电力的广泛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