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及图片6 辛亥革命后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府。为了巩固民主共和制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人民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请回答
(1)图1体现的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图1 相比,图2 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图1到图3所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2)图4漫画所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何种政体形式?该形式最早是通过哪一个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图5体现了什么重要原则?依据材料及图片6,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出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法颁布后没有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英国内战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1500年前后,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拉开了,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大国崛起》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500年前后发生的什么事件成为真正意义上世界历史的开端?这一事件对欧洲产生丁怎样的影响。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19世纪中期英国的经济地位如何?请分析英国经济地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趋势加强的主要表现。
(4)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它又是一柄双刃剑。中国为应对全球化采取了怎样的具体措施?试举例加以说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省。据唐朝张途记载:“(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
—一一据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
材料三唐代饮茶之风遍及大江南北。陆羽的((茶经>提出饮茶“宜精行俭德之人”,标志着茶文化的正式形成。唐代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对超然物外、安详、平和的审美境界追求。
一一一据萧凤声《试论中国国民性与中国荼文化精神》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2)依据材料一,分析材料二中种茶业发展的原冈。
(3)你觉得材料二中“(祁门县)……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的记录可信吗?请说明理由。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唐代茶文化形成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五十年来,人民英雄纪念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精神象征。2008年4月30日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雕塑学会、北京美术家协会、上海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主办,北京画院美术馆承办的纪念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50周年活动“开篇大作一一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五十周年纪念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

材料二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一….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一一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四幅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2)指出材料一中图2、图4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地位。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在国内始于19世纪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办的汉口《昭文新报》、王韬主编的香港《循环日报》、容闳等创办的上海《汇报》、上海官商合办的《新报》以及广州的《述报》《广报》等。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广收博揽,学习吸收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其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
材料二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样,不述荒唐之误,庶几留心时务者于此可以得其概,而出谋生理者于此亦不至受其欺。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

——《申报》创刊词
材料三:事实上,白话文的推行,近代报刊是先行者。比如近代小说采用白话,间接因素是缘于西方小说叙事手法的影响,其直接原因是中国近代报刊的白话趋势,促使小说章回体市场锐缩,转而积极与报刊白话文化融合,以适应一般读者的审美习惯和阅读需求。
——《中国出版史料》
材料四:及武昌革命军兴,清吏张鸣岐、龙济光、李准等初欲负嵎自固,讵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张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走,龙、李遂亦卑辞乞降。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
——冯自由 《广东报纸与革命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19世纪70年代出现国人自办报刊的原因。(8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申报》登载的内容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结合图片概括《申报》的主要特点?(8分)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回答近代报刊推动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政府限制国内商民出海贸易。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贸易后,规定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各海口的“商民人等有欲出洋贸易者,呈明地方官,登记姓名,取具保结,给发执照。将船身烙号刊名,令守口官弁查验,准其出入贸易”,但是只“许令乘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康熙五十六年(1717)定例:“出洋贸易人民,三年之内,准其回籍”,“三年不归,不准再回原籍”。
清政府限制出口商品的品种和数量。康熙四十七年(1708),“禁商贩米出洋”。五十九年(1720)规定:“沿海各省出洋商船,炮械军器概行禁止携带”。乾隆二十四年(1759),“禁丝觔贩卖出洋”。其他如火药、硝磺、铁器、大黄、绸缎、茶叶、书籍等商品也在限制之列。
材料二“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各国提高关税、限制进口。率先行动的是美国,它通过国会立法,提高了对大部分进口工业品和农产品征收的关税。从1931年6月到1932年4月,先后有76个国家提高了进口商品的关税率。”
——袁明《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2010年11月4日,胡锦涛主席访法时指出,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取得全面均平衡的成果,尽早实现发展回合目标。出席了总值超过20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签署仪式,涉及航空、核能、金融和环保等领域,其中包括向空中巴士公司购买102架客机,价值140亿美元。”
“11月1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韩国首都首尔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五次峰会上发表题为《再接再厉 共促发展》的重要讲话。胡锦涛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五次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表明,贸易越是自由,世界就越是发展;经济越是开放,发展就越是迅速。”
——摘自《新华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对外贸易政策,并分析此政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各国提高关税的目的。及其给当时世界带来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胡主席为什么一再强调贸易自由、经济开放?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