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近代欧洲的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主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位思想家的学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禹治水为农耕文明发展奠定了基础,桀骜不驯的黄河和漠北游牧民族的袭扰,迫使平原地区各部落联合互助,由此铸就华夏国家雏形,确定大一统专制政体。开明专制,辅以王道仁政思想,世代延续,形成“以民为本”的中国特色。而共和制最早起源于雅典城邦制度,启蒙运动后更以法国大革命为型范,突然引进到中国所造成的岂止是水土不服?当我们为武昌起义欢呼时,最容易看到的是清延腐败政治的终结,最不容易看到的是中国特有政治文化顽固坚韧的历史惯性。告别帝制,无疑代表着民族的进步与觉醒,但千年制度解构所必须缴付的代价,也是革命党人根本来不及思考而又必须面对的最大难题。
——郑曦原《共和十年》(1911—1912)政治篇
问题:
(1)请依据材料概括指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对近代西方国家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近代中国“千年帝制解构”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作了哪些努力?
(3)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哪些理想政体?而美国又是怎样实践的?
(4)综合上述内容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谈到了教育规划:儿童6岁开始入男女分校学习,接受同样的教育,并且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分别进入国家办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学习。学习内容很丰富包括阅读、书写、计算、唱歌、音乐、体操、骑马、射箭等0—16岁毕业后,大多数人,尤其是手工业者、农民的子弟要进入社会做一个顺从的劳动者。而奴隶主子弟在17—20岁期间要接受较高一级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意志和勇敢,使之成为保卫国家的军人。体育训练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其次还要学习军人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例如,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大多数奴隶主子弟结束学习,担负起保卫国家的职责,成为军人。只有极少数的人可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受教育。用20年的时间来研究辨证法,培养学生用理智去衡量各种事物。这是最后阶段的教育,学生50岁毕业后可担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同时也成为哲学王。
——摘编自郑晓沧译:《柏拉图论教育》
(1)据材料,概述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2)你能否依据以上材料对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做全面、客观、严谨的评价?说明理由。举出进一步了解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三种途径。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种政体下的每一国家的立法机关的权力所加的限制:
第一,它们应该以正式公布的确定的法律来进行统治,这些法律不论贫富.不论权贵和庄稼人都一视同仁,并不因特殊情况而有出入。
第二,这些法律除了为人民谋福利这一最终目的之外,不应再有其他目的。
第三,未经人民自己或其代表同意,决不应该对人民的财产课税。
第四,立法机关不应该也不能够把制定法律的权力让给任何其他人,或把它放在不是人民所安排的其他任何地方。
——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 1913年9月,(内阁)秉承袁世凯之意提出改变国会制宪与选举程序,要求先选举正式总统后制定宪法,国民党议员被迫违心同意。9月5日、8日,众参两院先后通过选举总统案。宪法起草委员会仅用了5天就完成《大总统选举法》,10月5日公布。6日,在军警荷枪实弹的恐怖气氛中,国会议员苦熬11个小时,终于选举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
——姬丽萍:《民初议会制度的确立及其运作》
(1)据材料一,指出洛克认为立法机关行使权力应遵循的原则。结合所学,说明其目的。
(2)材料二中立法机构的运作与洛克的设想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吴起、商鞅变法比较简表
吴起变法(前386年一前381年) |
商鞅变法 |
关系 |
蔡泽曰:“吴起为楚悼主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禁游客之民,精耕战之士,南收杨越,北并陈、蔡,破横散从(纵),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禁朋党以励百姓,定楚国之政,兵震天下,威服诸侯。” |
B |
C |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材料二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越国大臣)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僇辱而身全者,下也。”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1)结合所学,在《吴起、商鞅变法比较简表》的B位置填上商鞅变法与材料一内容相似的措施,据此指出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关系并填在C处。
(2)概括材料一、二中蔡泽对吴起与商鞅变法的评价。你是否同意其观点,并说明理由。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人类深化认识自身,同时又拓展认识世界的历史。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善于忠实享受自己的生命,这是神一般的尽善尽美。……在我看来,最美好的人生是向合情合理的普通标准看齐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没有奇迹,也不荒唐。
——[法]蒙田(1533—1592):《论经验》
(1)据材料一,概括蒙田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简述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图11 1439年欧洲人认知的世界范围图12 1570年欧洲人认知的世界范围
(2)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前后欧洲人对世界(陆地)范围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一认知的变化给欧洲思想领域带来的影响。
材料三宇宙由通过因果关系“胶合”起来的事件组成,牛顿找到了这种因果关系的科学描述,并揭示出了它的法则。……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推翻了传统的物理学,改变了大多数接受过教育的人对宇宙的认识。
——[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3)材料三中牛顿所揭示的“自然法则”指什么?以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宇宙观的变化为例,说明自然科学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材料四八十年来,中国人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近代西欧和中国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有何异同?